处理中...

首页 > 资料大全 > 技术资料 >

世界显示器市场新变局

世界显示器市场新变局
来源:中国电子网 时间:2013-03-18

 FPD从上世纪90年代主要用作PC的显示器到新世纪前10年赖以推广大屏幕平板电视,此后发展重点便转向了移动产品,FPD变得轻巧、便携、高清、亮丽。世界FPD产业的大型化告一段落,中小型化风头正健,成为业界增长引擎,显示技术LCD趋于成熟,走向多样化。

根据市调公司NPD DisplaySearch预测报告显示,2012年由于LCD电视平均尺寸加大、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高分辨率显示屏价格上扬、平板电脑销量增长强劲等因素,全球FPD营收达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8%。在各种平面显示屏技术中,TFT LCD在总收入中仍居大头,从2011年99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1077亿美元,独占总收入的9成。AMOLED显示屏则增长为强劲,同比增长183%,达65亿美元,但市占率不大,仅占5.4%,作用还有限。而其他显示屏技术,包括等离子、PMLCD、PMOLED、CRT等,同年营收无不下降,用于黑白电子阅读器上的AMEPD(有源矩阵电泳显示电子纸),因受TFT LCD平板电脑的冲击,跌幅为惨烈,狂泻58%,营收已仅4亿美元。FPD的传统应用市场已渐趋饱和,荣景难再,业界转而寄希望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应用的中小尺寸平板显示以及AMOLED的发展和更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尽管世界面板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下降、利润变薄等不利因素,但同时也拥有大尺寸面板尺寸增大、中小尺寸成为主流,技术进一步发展诸如更高清晰度、更广视角、触控应用扩大、外形更加轻薄等有利因素,长期来看,FPD产业仍可望持续成长。在面板尺寸增大方面,液晶电视面板尺寸有了很大变化,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新面板尺寸包括28、29、39、43、48、50、58和60英寸等。50英寸以下 (包括39、43、48、50英寸)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为主,而60英寸下的LCD TV新兴尺寸(60、65、48英寸)则以北美市场为主。2012年第3季度,这些新电视面板尺寸占总出货量的12%,预计今年上半年出货量比重将超过 15%,很有可能改变电视面板的供应格局。LG Display公司日前宣布将量产全球首款84英寸超高清(UD)互动电子白板,预定用于公用显示和教育市场。

等离子(PDP)电视平均尺寸将从48.1英寸提升到50英寸,松下日前展示了可裸眼观看3D影像的103英寸等离子显示屏,将用于数字标牌等。OLED电视面板尺寸增长快,已从2010年的15英寸跳到了2012年的55英寸。

台式PC业虽趋式微,可消费者购买时已都倾向于购买23、24甚至27英寸的显示器,所以2013年显示器的平均尺寸将从2010年的19.9英寸增加到20.9英寸。笔记本电脑因超便携机的增加及为对抗平板电脑,故是正在缩小面板尺寸的产品。平板电脑正向7英寸、9英寸面板前进,微软宣布近年将销售基于Windows 8操作系统的82英寸巨型平板电脑,定价8万美元。高端手机则都倾向采用4~5英寸的大尺寸面板。

台湾市调机构WitsView预期,虽然2013年大尺寸液晶面板整体需求仍将在全球经济的不确定中震荡,但过去面板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在需 求及供给方面均有变动之下,可望获得改善。WitsView认为,2012年液晶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可上升至38.5英寸,2013年有望一举突破40英寸 大关。尺寸的增长意味对面板面积需求的增加,2013年电视面板整体面积需求量将比上年增长11%。 2013年预计世界面板总量可达8.07亿片,其中液晶电视2.31亿片,笔记本电脑2.23亿片,平板电脑1.82亿片,显示器1.71亿片。随着电视面板平均尺寸增大,推动市场对大尺寸面板需求面积将达1.37~1.39亿平米,较2012年成长约8~10%(图1)。

总的来说,世界面板业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牵引下,正从大型化向中小型化发展。据讯,2011年中小尺寸显示器营收已达280亿美元,年成长率为29%,又如图2所示,到2018年智能手机面板可成长到将近15亿片,传统手机近10亿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分别在5亿片上下,液晶电视、台式电脑等而次之,到不了3亿片,可见中小型面板成为业界主流的趋向显而易见。

业界流传一句话:“技术创造时代”。触控技术是当下主流热题,发展迅速,提高分辨率不可忽视,折叠显示和透明显示则是未来发展方向,此外,AMOLED、LTPS(低温多晶硅)LCD、IGZO(铟镓锌氧化物)LCD是面板业者的竞争重点,尤其是AMOLED及IGZO,更是未来在市场上胜出的决定关键。

产业集中亚洲

液晶显示器取代CRT显示器已基本完成,全球TFT液晶面板市场已发展成熟。FPD产业大型化竞争告一段落,发展到第10代的液晶面板工厂的玻璃基板大型化也已基本结束了。2010年以前,市场一直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按面积计算),预计2013年以后的年增长率将降至个位数。

目前全球面板产业集中在韩、日、台、中四地,面板尺寸在平板电脑和 手机的驱动下正向中小尺寸挺进。据IHS iSuppli报告指出,在2011年全球平板装置面板出货量8130万片中,LG市占率达46%,稳居龙头宝座,三星则以35%的市占率紧随其后,两家 合计的平板面板市占率高达81%(2010年更达98%),韩国“双雄称霸”。日本创造了FPD技 术和产品的基础,产业链也在国内形成。但是,日本固守平板电视,未曾跟上移动电子产品的急速发展,在面板供应过剩、价格滑落的压力下,加之韩台中企业的竞 争角逐,大牌企业如Sharp步步后退,陷入泥沼,且有越陷越深之势。日本电子业三大巨头Sharp、Sony和松下2011年共亏超过200亿美元,裁 员数万人,风光不再,从而有台湾鸿海入股液晶先导公司Sharp先进的10代线之举,鸿海郭台铭固有“联日抗韩,打败三星”的雄心壮志,可Sharp则 有联手苹果、谷歌、微软、HP、Intel重振公司的“美国之梦”,前景如何还有待观察。同时,日本国内Sony、东芝、日立于2012年合并组建中小型 面板业务子公司,几个月后已初见成果,首度展示了高清晰度的4.5英寸OLED面板。

FPD产业是台湾的重要产业,认为在整体电子产业链中,FPD已不可或缺,电视、手机、PC、平板电脑等所有电子产品今天都已离不开显示屏,故FPD与 集成电路并称为“台湾双星”产业。台湾平板产业也曾辉煌一时,奇美、友达等公司近年的平板出货量,已超过日本Sharp而仅次于韩国二强,但自2010年 开始,受平板电视增长停滞、竞争加剧等影响,台湾平板产业有韩国大厂拦截于前,中国大陆厂商追赶于后,两面受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台湾液晶面板产 业大量采用的是日本技术,生产设备及部件、材料大部分由日本供给,一直依靠日本走到今天,故与日本关系十分密切。为救亡图存,台湾业界亟希“政府”伸出援 助之手,推动“Taiwan Display”策略,遂有2011年12月台湾“行政院”核定的“台日产业合作搭桥方案”,研究针对日本的政策和战略;“经济部”则相应设立了“台日产 业合作推动办公室”以为落实之举,此外, 为强化台日合作专门设置了以台日企业为对象的 “台日产业创新园区(TJ Park)”。2012年即有鸿海入股Sharp10代线,力挺60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震世豪举。总之,业界盼望“台湾政府”能更加强力介入,引领台湾显 示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分配,以避免重复投资,深植自身实力,一方面提高与韩厂抗衡能力,另一方面也累积更多与大陆业者合作谈判的筹码。

“缺芯少屏”一直是中国电子产业发展的心病,近年才逐渐得到舒缓。以液晶面板而言,2010年以前,中国国内还没有称为 “高世代”的第6代以后的生产线,中国进口液晶面板金额高达47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石油和铁矿石,32英寸以上的液晶屏全部依赖进口。

“弱肉强食”,趁火打劫,这是资本市场的惯技,境外“面板企业滥用支配地位, (我国)彩电业有怒难言”,从2001年起,韩国三星、LG、我国台湾奇美、友达、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等6家企业,到2006年前几乎每月轮流承办一场所 谓“晶体会议”,合谋操纵我国液晶面板市场价格,实施价格垄断,“他们说怎么涨就怎么涨”, 由于面板在彩电生产成本中的占比大到七成,又在下游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导致不少企业在双重挤压中退出了彩电产业。经国家发改委长期调查核实后近透 露,2001~2006年间这6家企业违法所得合计2.08亿元,同时则因故从轻处理,经济制裁总金额共3.53亿元。

2011年世界液晶面板市场首度萎缩、充满挑战,中国则逆流而上,中电熊猫6代线、京东方8.5代线、华星光电8.5代线相继建成投产,高世代 液晶面板线取得突破,有媒体称这是中国液晶面板生产“井喷”之年。中国的液晶面板生产线虽也受到生产“过剩论”的质疑,但依然在奋勇前进。继2012年5 月16日苏州三星8.5代液晶面板厂开工,紧接着5月22日,搁置两年之久的LGD广州8.5代TFT-LCD面 板厂也举行了奠基仪式,预计2014年投产,又说2012年京东方与重庆市政府合资重庆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人民币328亿元,将是京东方投 资的第3条8.5代线,预计2015年第2季度进入量产。一旦京东方的3条8.5代线均达到满载运行,能达到每月27万片(玻璃基板),大大拉近了其与三 星电子与LG Display8.5代线产能的差距,预估两家韩厂2013年底8.5代 LCD生产线产能分别可达到34万片和38万片。中电熊猫则传出了与Sharp合作在南京建设第10代TFT-LCD生 产线之说。据称,中国高世代生产线陆续启动,大型面板自给率很快提高,预计2011年即达到39%,2012年迅速提升到71%,2013年更将达到 116%,逾越了国内的需求。市调公司DisplaySearch估计,2012年,中国面板全球市占率由6%增高为9.9%,首度追平日本,仅次韩台而 成世界第三大平板显示器生产地。2014年中国市占率可望再成倍提升,达18.6%,是世界保持不断成长的地区,相比之大,韩台市占率则都在缓步下 降。表面看来,中国面板业的确进步神速,也出现了“中国大陆面板厂来势汹汹,台厂如芒刺在背”的惊呼,反应颇为强烈。实际上仔细分析,根据当前世界面板市 况及发展情势,思前想后,左右对比,笔者仍有跟进产品总嫌晚,“绿窗春睡觉来迟”之感。

OLED未来制高点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原理早在1936年即被发现,但直到1987年柯达公司推出了OLED器件,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平板显示技术而引起了人们注意。目前,全球已经有100多家的研究单位和企业投入到OLED的研发和生产中去,包括世界显示业巨头,如三星、LG、索尼等公司。OLED由于已有LCD在前,开始发展并不很顺利,原先PMOLED(无源矩阵OLED)仅主要用于手机副屏、汽车、工业应用及利基市场。自从2010年三星发布了首个AMOLED(有源矩阵OLED)智能手机Galaxy S开始,AMOLED才重见天光,有力地推动了OLED在中小(9英寸以下)显示市场的应用,攻掠原由LCD主导的市场,供有所需,前景看好。据市调公司NPD DisplaySearch公司报告,2012年AMOLED拥有中小显示市场出货份额的6.2%,并将于2016年翻一番多达到14.2%,同期PMOLED的份额则将从2.2%下降到1.6%(图3)。公司还曾具体指出,2011年世界整体OLED的销售额为40亿美元,而2018年可望达到2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6%。

手机是持续牵引OLED市场前进的火车头,市调公司NPD DisplaySearch去年底报告,2012年世界手机用OLED共1.32亿片,占整体中小尺寸显示屏市场的69%,预期2016年将增长到3.89亿片,提升到81%的市场份额,期间出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31%(图4),该公司还曾报道,2016年手机用OLED屏可达30亿美元,独占一半市场,电视用屏仅为20亿美元,还没有赶上去。

大型电视机当前虽仍以LCD为主,但据称到2012年却出现了销量增加5%,销售额反降1.4%的非常情况。其次,近年LCD电视尽管性能有所改进,可其辉度、对比度、应答速度、功耗大等不足仍受人訾语。因此,为改进电视质量,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OLED技术,它是自发光器件,不仅辉度高、对比度高,而且可做薄、省电,应答速度比LCD高千倍,并易于制作3D电视。OLED具备TFT LCD难以拥有轻薄特性和艳丽画质,自然成为业者的普遍追求。2007年日本Sony率先推出了11英寸的OLED电视机,但它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而半途而废。NPD DisplaySearch研究显示,即使新近推出的AMOLED TV,其生产成本仍比LCD TV要高出10倍之多,预计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达到相近的水平。随着生产技术趋于成熟,目前只有4英寸等所谓小尺寸AMOLED面板与类似尺寸LCD面板的成本价差,已经降到了1.3倍以下。

正当全球传统平板产业低迷之际,各大厂商弃守AMOLED,唯韩国三星坚持将AMOLED视为下世代显示器主流,继续投资而幸获成功。究其成功因素,一为“锲而不舍的研发投资”;二为“优先采用自有品牌”以促进产品差异化,同时抬高自己品牌知名度。三星在中小尺寸AMOLED面板生产的成品率已经接近一般LCD,日本《经济新闻》指出,韩国三星电子旗下的Samsung Display生产的中小型OLED面板已在三星自有品牌的手机和平板计算机上使用,去年第3季度开始便摆脱了亏损,在许多经营LCD厂商都在减收减益之际,只有三星依靠OLED获取盈余。

三星和LG均于“CES(美国消费电子大展)2012”展出画质优异的55英寸AMOLED 电视,出尽风头,并试图以此来迎接伦敦奥运会,盛大出台。可事情进行并不顺利,韩国仅有2条8代OLED生产线,都尚处于试验阶段,成品率很低,导致产品售价昂贵异常,预计55英寸OLED电视初始售价高达近万美元,能有几许人问津? 与此同时,中国海峡两岸、日本还都正研发提升LCD电视品质的大尺寸4K×2K LCD电视来与之抗衡。故而2012年OLED电视实无所作为,市调公司NPD DisplaySearch日前发表的数据称,当年仅出货500台,2013年恐也只能维持很低的水平,估计是5万台。公司预期,在三星和LG的继续努力下,又有中国海峡两岸和日本的相继跟进,2014年后可望开始AMOLED电视面板大量生产,当年出货量有可能突破百万大关达170万台,2016年许能达到900万台,占平板电视市场渗透率的3%强(图5)。

目前三星坚决认定OLED是“Next display”,强化优势,技术大幅超越竞争对手,可谓一骑绝尘。事关前程,其他同行厂商显然并不甘心落后,据传日本Sony东山再起,已计划尽快在2013年推出Sony品牌 的OLED TV,近期还传出 Sony 与松下 已进行数次商谈,讨论合作发展OLED TV产品及相关技术事宜。一直标榜“液晶Sharp”的Sharp公司,改弦易辙,不久前在发布会上公开了它研发的OLED面板,受到业界关注。据说,台湾投入AMOLED研发与量产时间,几乎与韩国三星同时起步,惜乎没有坚持,对于二进二出OLED产业的台湾厂商, 专家估计目前技术已落后韩国约3~4年,包括奇晶、TMD、友达、奇美等厂商正都在加快OLED技术开发生产的脚步,近 又有“Sony准备与台湾友达光电合作量产有机EL电视”的消息不胫而走。

从历史看,中国(大陆)开发OLED不算晚, 2008年10月,清华大学组建的维信诺公司自主设计建设的我国条PMOLED大规模生产线在昆山投产,这条生产线能生产30多个系列的百余款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地, 2011年出货量居全球第二位,2012年约占领全球市场份额的1/4左右,国内市场50%以上,是全球PMOLED生产商中实现单条线盈利的公司。尽管独显优长,有补遗拾缺之功,但产品已难入主流,前景未可言灿烂辉煌。

2009年,维信诺公司在昆山市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我国条AMOLED中试生产线,目前已开发成功3.5英寸、7.6英寸、12英寸等不同规格的AMOLED显示屏。 目前,国内已有维信诺、京东方、上海天马等数家企业着手建设AMOLED量产线。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正确的选择,长期来看也是一种必然要遵循的发展趋势。

不只是企业,行业组织也展开了行动。2011年6月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国大陆的19家企业及组织联合创办的“中国OLED产业联盟”在广东省惠州正式成立,该联盟将围绕OLED产业发展战略和课题进行研究、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2012年3月“FPD China”展会于上海举办之际,台湾显示器产业联合总会(Taiwan Display Union Association:TDUA)举办的“海峡两岸AMOLED产业发展论坛”也于同期召开,两岸产业界有关人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旨在团结两岸上游(生产设备与材料)、中游(面板)、下游(应用产品)的企业,加强联合合作,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然而,从整体来看,中国OLED的技术积累还并不充分,很难单独实现产业化,联台不失为明智之举。又正如维信诺公司总裁陈耀南近所说:“现在关键的是速度。” 他特别指出,AMOLED正处在产业化初期,处于高风险、高投入的阶段,要实现尽快产业化的目标,还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进行引导,并结合产业布局,给予有针对性的重点支持。

CRT时代,我国显示行业被国外企业牵着鼻子走了几十年,LCD时代仍然扮演着追赶者的角色。世界都紧盯着OLED,正奋力抢占OLED高地,OLED也为中国显示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是全球具有潜力的OLED应用市场,但愿不要一而再地错失机会。顺时应势,果敢决断地勇往直前,为中国的新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化”,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成为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动力中,奉献我们的力量,不辜负新时代对我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