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

首页 > 资料大全 > 技术资料 >

现代医疗电子技术是古代医疗的演化而来

现代医疗电子技术是古代医疗的演化而来
来源:中国电子网 时间:2012-12-18

望、闻、问、切——是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断方法,而其实万变不离其宗,现代医疗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演化,利用科技手段超越了人体本身的视听等极限,进而更确切地对病理进行诊断。

近年来,网络上流行用扫描仪来扫描自己的身体部分,这或许仅仅是一种行为艺术。不过,如果能像医师那样读懂仪器呈现出的身体图像,进一步来诊断脸上的小痘痘等问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与数字化发展,某些的诊断技术甚至可以让医生在移动手机、Pad或电脑上,通过专业的分析软件,对比和诊断病人的影像,或者病人可以通过网络与千里之外的专家进行会诊。

这样“看病”才是真的

一般生病了,我们常说要去“看医生”,其实这里的“看”字是一个被动词,意思应为“被医生看”,但问题是,医生真的能看吗?事实上,在过去,医生们是什么都看不到的,因为人的肉眼都是差不多的。

而如果医生真的想要了解患者身体内部病理情况,除了直接剖开(一般不到万不得已,医生、患者都不愿这样做),再只能靠“触诊”了,如在体检内科时常见的的腹部按压就是基本的触诊。但是,这两种方法与利用扫描仪来扫脸的行为艺术却不一样,然后者似乎更确切些,不用担心,医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医疗成像技术来实现。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了X 射线,人类次通过仪器看到了活体中的身体内部骨骼。如今,医院里能够“扫描”身体内部的设备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先进,如X射线透视设备、计算机断层摄影(CT)、核磁共振成像(NMRI)等,它们大多被宝贝似的安放在医院防护森严的放射科中。

如何利用核磁共振来让医生看到体内的立体图像呢?别说,这个设备还有点像家里常用的微波炉,但患者并不是躺在微波炉里做检查得。微波炉只能震荡食物中的分子,而核磁共振则是震荡氢原子核,这是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体约70%是由水组成的。当人体进入到该设备的磁场中,适当的电磁波会改变体内氢原子的旋转排列方向,而经过射频后氢核能返回初始能态,此时共振产生的电磁波就被发射出来,而原子核振动的微小差别就能够被精确检测到,后再经过计算机处理,即可获得反应组织化学结构三维图像,医生就通过这个图对相应的病理进行分析诊断。

可以说,有了现代化的医学成像技术,医生才真的实现了“看病”。

确切听出身体异常

中医里面所谓的“闻”,不是指用鼻子去嗅,而是通过听病人的谈吐、气息、咳嗽等来进行辨识诊断。虽然那时没有类似现代“听诊器”的工具,但利用“声音”来判断病人体内的病变,的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一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在听诊器下会发出犹如地面下不规则的“震动”一般的频率,有经验的医生就会据此来准确诊断病情。

现在,听诊这一基本原理已经被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和通讯方式所继承。不久前,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几位科学家,共同研发出了一套叫做“Stetho Cloud”的软件,可以将智能手机变成一个远程听诊器,通过这样的设备能够对病情进行初步诊断,不过确切的医治还是需要医生当面会诊的。

Stetho Cloud软件的使用方法是,在耳机接口插上一各专用的听诊头,软件会通过向导模式指引用户进行相应的操作,而医生也就可以听取并记录病人的呼吸音。当软件获取了足够的数据后,会自动将数据上传至位于云端的服务器,并消除噪音来进行分析。这套智能软件适用于对肺炎等进行初步诊断。

此外,现代医院里常用的超声波诊断设备,则突破了传统的靠声音来诊断的方法,能够“听”出身体内部的影像。所谓的超声波,是指超过20000赫兹的声音,因为人的听觉范围为20-20000赫兹。

在做超声波检查时,设备会向人体定向发射一组超声波,由于不同组织对于其的反射强弱不同,就能根据监测回声的延迟时间、强弱来判断脏器的距离及性质。然后再经过计算机的处理,形成一副断面的超声波图像,医生就能根据该图像对人的机体进行分析,判断病理。一般来说,超声波检测根据使用的声波频率不同,分为A型、B型、M型、D型等,其中。B型超声波是医院里常用的,因为其断面图通常能显示被探查组织的具体情况,更具实用性。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超声波诊断设备也在不断进行改进,现在世界上小得仅有一部手机大小,它是GE公司于2009年推出的Vscan。使用者可以利用Scam的探触头接触皮肤做黑白或彩色B超,这时在屏幕上就能实时显示身体的内部状况,而且它还可以用SD卡存储成像图片,进而进行保存和拷贝。这样小巧的超声波设备可以随身携带,甚至比医生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听”得真切得多。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该设备毕竟还是属于医疗设备,绝不能依据经验进行自我诊疗,后果有多严重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