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21世纪开始全面步入信息时代,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进入了 传感器 时代。当前备受国际关注的物联网产业,对于传感器技术的依赖程度尤为突出。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明确指出,要“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由此可见,作为国际竞争战略的重要标志性产业,传感器以其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传感器产业发展不仅为物联网提供支撑,还将在传统产业转移与技术升级,以及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中发挥积极影响和作用。与此同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为传感器技术提升和产业发展拓展了巨大市场空间。
国外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
传感器技术本身变革的3个方向:微型化、智能化和可移动性。
在传感器技术与制造工艺上,美、德、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的著名制造公司处于国际市场的地位。从国际整体发展状况来看,传感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发展趋势:
传感器技术本身变革的3个方向:微型化、智能化和可移动性。
无线网络化技术应用。适应野外恶劣的自然环境与条件,能保持精度高、寿命长、高可靠和长期稳定性好,能防窃取、信息安全、保密性等级高等功能于一体的无线网络化技术。
运用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以实现微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等参数指标的提升。如薄膜技术、光纤、纳米技术、人工假鼻、皮肤、人工手腕、髋关节等技术,动态模拟与动画、高倍与远程数据采集与仿真技术,为野外特殊环境下传感器配备和提供的微能量获取与收集技术。
研发更高技术和创新类产品,并重视产业化技术。如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预报与监测类传感器产品。
拓展市场应用领域。如自然环境与生活基础设施类产品开发与工艺技术研究、复杂状况的各种产品结构设计。例如:跟踪沙漠、森林、海洋、大气等条件变化,以及桥梁、道路和建筑等各种无线网络传感器。
从国外的传感器产业化技术成熟角度来看,呈现出以下主要发展特征:
重视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保证基础技术与基础工艺处于地位。
重视制造工艺技术与装备研究与应用。配置优良的工艺装备和检测仪器,特别是智能化工艺设备确保了工艺装备的先进性。
重视新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增强核心竞争力。瞄准全球传感器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潮流和战略前沿,确定研究课题和产品开发方向。
重视传感器的可靠性设计、控制与管理,严格设计符合性控制和工艺可靠性控制,有效地提高产品生产成品率。
重视市场竞争,加强市场调查与分析,快速响应市场。注重市场竞争中的个性化服务特色,响应及时,品质优良,性价比高。
重视产品技术标准,熟悉系统信息采集过程中上下游接口连接的各项标准的完整性、统一性、协调性。
正因为如此,国外传感器产品品种繁多,规格齐全,集成化与模块化结构性能强,产品内在与外观质量并重。不论外形结构类型千变万化,产品品质、产业化规模技术水平始终较高,市场配套与服务能力较强,不断把新技术运用和市场竞争推向新的高度,使同类产品不仅具有在灵敏度、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指标上的竞争,在新材料应用、生产制造工艺与产业化技术水平上,也同样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国内技术发展趋势与特点
国内目前技术发展与创新的重点在材料、结构和性能改进3个方面。
长期以来,国内企业过于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生产工艺装备相对落后,缺乏新技术运用创新的基础和动力,均以仿造及二次开发为主,特别在敏感元件核心技术及生产工艺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导致产业化水平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和急剧增长的需求,国际竞争力不强,制约和影响了我国传感行业的正常发展。
国内目前技术发展与创新的重点在材料、结构和性能改进3个方面:敏感材料从液态向半固态、固态方向发展;结构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性能向检测量程宽、检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性能稳定、寿命长久方向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推进,对传感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正在向MEMS工艺技术,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技术,新材料、纳米、薄膜(含SOI)、陶瓷技术,光纤技术;激光技术,复合传感器技术,多学科交叉的融合技术方向发展。
推进产业发展策略与建议
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和政策扶持作用,改变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多头管理方式。
加强行业整体协调和统一管理是当务之急。强化政府统筹、协调和政策扶持作用,改变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多头管理方式,组织制定行业发展整体战略规划,明确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相应措施。具体推进建议如下:
由国家设立专项资金或专项基金,作为产业化扶持和引导资金,并组织专家制定项目指南,明确重点扶持的产品工艺和技术。
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性政策,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补贴,宣传和普及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和法规,保护产权人的根本利益,减少侵权行为和违法现象。
组织有关人员制定、规范行业技术标准,减少多品种小批量等杂乱现象,为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加大扶持行业内生产型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化示范带动作用。并建立多个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地区,以地区产品品种特色形成产业龙头和行业品牌,鼓励组建以地区、产品为主要纽带的产业集团,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企业整合,改善行业分散状况。
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措施,包括大学院所培养高端人才;大学建立传感器专业,开设相关工艺基础课程;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营造人才环境与氛围,引导国外高端人才和国内人才积极创业发展。
组建多资源融合、优势互补的产业联盟组织,为企业提供技术与人才信息服务、国际市场推广、技术引进与指导、行业标准审查与修订,协助企业建立和规范“传感器技术研究中心”等相关服务。
集中国内外各传感器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业人才,建立以大型企业为主体、自主创新为主导的“传感器国家工程实验室”,推动建立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的“技术研究中心”和以生产为主体的“产业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