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众多生产商纷纷推出各自的电动汽车产品来争夺这一市场。但由于充电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充电难”正成为限制行业扩张的“紧箍咒”。
深陷发展瓶颈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今年一季度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2.54万辆,同比增长3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1.11万
辆,同比增长4倍;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7257辆,同比增长近5倍;纯电动商用车4635辆,同比增长近5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2374辆,同比增
长61%。行业的火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下游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2万辆,而充电桩数量只有约3万个,两者之比约为4:1,与1:1理想配比相去甚远。可以说,充电设施建设欠账严重。
有业内专家预计,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高速增长,且这样的递增速度在政策扶持以及低基数效应下还有望持续5年左右的时间,在此背景下,充电桩缺口或将达百万级(个),亟须加快充电桩建设速度。
工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经建成了723座充电站,2.8万个充电桩。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建成充换电站618座,充电桩2.4万个。根据“十 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集中式充换电站将增长到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数量更将增长100倍达到450万个。由此可见,充电桩建设缺口相当巨 大。
当前,充电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充电桩区域规划不合理,配套不完善,充电标准未能统一,要寻找对应的充电接口难上加 难。由于充电站、充电桩网点建设不到位,消费者在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就会有所顾虑。而从另一角度来看,不少地方已建好的充电设施长期闲置,导致运营商亏 损,积极性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由于现阶段电动汽车保有量较低,国家电网及企业兴建的充电站均处于亏损状态。去年,国家电网宣布全面放开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开
放四领域引入社会资本。这也是国家电网首次向民资开放市场。业内人士预计,此举将促进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发展,到2020年将撬动2000亿元市场规
模。
但民资介入后的市场前景却并不乐观。由于未能找到有效的赢利模式,各路资本对此反响平平。一方面充电不便导致消费者不愿购买电动车,另一方面充电设施无人问津又使得投资方不敢贸然投资,产业由此陷入“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循环中。
“目前还没有哪家民营企业建了公共充电桩可以提供充电,原因是商业模式还没建立起来。政府要负起责任来,解决规划、供电、地皮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社 会资本想要扭转乾坤,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开放资本市场的好处就是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为充电设备建设领域带来更多的可能。制约充电基础设 施建设的规划、供电、地皮等问题,没有政府支持都很难解决。”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明确表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充电桩市场的想法无疑是好的。但资本是逐利的,在看到一定的盈利预期前,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不会太高。因此在各方利益分配上,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投资与利益相结合,否则永远解决不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
“突围”为期不远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对充电桩的需求刻不容缓。从情况看,充电桩建设“突围”可期。一是目前新能源汽车销售的火爆,势必会使充电桩领域吸引投资,充电桩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相当大的一块“蛋糕”。
二是充电桩建设历史欠账已逐渐明朗,制约其建设的不利因素逐渐消除。有消息称,即将出台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是充电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将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国家层面有望建立统一充电标准及接口,政策的落地将进一步激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而从工信部部长苗圩在今年两会和博鳌论坛的发言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重点恰恰在于加强充电桩建设。充电桩供给不足的问题被两会聚焦,充电桩加速推进 的基调基本已经奠定。结合国外经验,充电桩的建设需要政策面的支持和企业面的配合。民间资本、众筹资本的进入,有望成为充电桩建设的试点模式。目前特斯 拉、北汽等新能源汽车厂商已开始布局充电桩,企业有望与政府达成共识,共同推进充电桩建设。
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出相关利好政策。例如,北京市今年将在京哈、京开等7条高速公路上建立公共充电桩。为快速推进公共充电桩建设,北京市发改委还将在建设费用上给予30%的补贴。此外,上海、深圳等地也已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以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的建设运营。
“今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充电设施市场规模或将达到千亿元级,而伴随着发展规划的出台,充电桩的大规模投资也将随之引爆,充电桩建设走出围城应该为期不远了。”行业专家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