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

首页 > 资料大全 > 技术资料 >

物联网和Web3.0: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的交叠演进

物联网和Web3.0: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的交叠演进
来源:《国际新闻界》 时间:2014-06-06

    当人们还在感受着视频信息传播、无线网络应用的快乐,沉浸于博客(Blog)、维基(wiki)、推特(Twitter)这些Web2.0技术应用的兴奋之际,物联网——一个更为深刻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悄然而至。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不仅作为一个科学技术的概念,更是作为网络技术运用的一个全新的景观呈现于人们面前。如果互联网应用的初十余年我们感受的是它拓展着人类信息传播自由时空的巨大潜能,那么今天网络数字技术让我们感受的将是人类与整个物质世界的直接联接。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题为《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的报告,对物联网进行了描述: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全域计算和全域通讯的世纪,我们的组织、社区和我们自己都将在这样变革的世纪里受影响发生变化。

    在今天,全域信息通讯的发展已经开始使这种现象进行到更深刻的阶段,从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开始扩展到长距离的器件和日常用品。人和物之间、物和物之间的新通讯形式诞生了。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ICT)的世界加入了新的维度:过去有任何人之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信息交换,现在加入了任何物体。

    各种连接会因此翻番增加,并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动态的网络——物联网。物联网既非科幻小说,亦非商业骗局。它是建立在坚实的技术优势和广受认可的全域网络前景之上的。”

    今天我们能够想见的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世间万物——从家用电器到图书资料、从私人物品到公共设施、从动物到植物的所有物体,只要嵌入能够主动发送信息的微型智能感应芯片,它们就可以拥有自我状态的表达能力,这种遍及客观环境各个角落、附着在与人类相关的各种物体之中的智能感应设备与无线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就产生了物联网这种人类与物质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新的形态。物联网一方面推进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信息连接,另一方面推进了人类与物体之间的信息交互。

    当人类用自己的智慧赋予了世间万物自我表达能力的时候,人类便走向了与物质世界能量交互的更高的智慧阶段。人们借助物联网,可以通过物体自身发出的信息,准确了解物体的方方面面的状态,并实现与世间万物的直接信息交流。

    今天不少人可能还会感到这似乎是一个遥远的科学幻想,然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正在快速推进着这一趋势的呈现。

    这种“物与物相连”、“人与物相连”的智慧网络,是互联网应用效能的极限延伸,当它通过智能感应设备把与人类相关的所有物体连接在信息网络之上的时候,就推动人类更精确、更全面、更及时地了解客观世界万事万物的状态,更智慧地协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及科学设定的目标。

    曾因对以太网的创造及应用做出贡献而获得美国国家科技奖章的罗伯特·梅特卡夫说过:“网络的增长价值等于网络中节点数的平方。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数百亿日用电器连入Internet的时候,网络的价值会有多么大的激增。这将成为互联网有史以来重要的事情。”

    他所提出的“计算机网络的价值等于其结点数目的平方”这一被视为互联网基础定律之一的梅特卡夫法则,已经被互联网的实践成果所验证,而物联网时代的技术应用将对其进行更为丰富、更加深刻的阐释。

    物联网建造的人类与世间万物全程信息交流的传播结构,将导致人类行为方式及社会运行方式的改变。

    物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发展

    2009年2月24日,在以“点亮智慧的地球——新机遇·新智慧·新世界”为主题的2009年IBM论坛和中国策略发布会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向中国讲述了他们的“智慧地球”的理念。他描绘了世界智慧运转的三个维度。,我们需要也能够更透彻地感应和度量世界的本质和变化。第二,我们的世界正在更加全面地互联互通。第三,在此基础上所有的事物、流程、运行方式都具有更深入的智能化,我们也获得更智能的洞察。当这些智慧之道更普遍,更广泛地应用到人、自然系统、社会体系、商业系统和各种组织,甚至是城市和国家中时,“智慧的地球”就将成为现实。这种应用将会带来新的节省和效率并提供了新的进步机会。

    这不是一个科学幻想的序曲

    2008年11月6日,IB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在纽约举行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就表述过基于全程信息感知的对人类生活各个领域进行智慧控制的宏大设想。

    他说:“这个世界已经紧密相连,不论是在经济、技术还是社会层面。但是我们也知道仅仅连接是远远不够的。是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平’,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类联系也将更加紧密。但是,有一点变化潜力无穷。那就是,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他还用一系列数据说明了由于非智能的系统所带来的浪费与危机。他提出的解救之策,就是建造基于精确信息感知的智慧控制系统,也就是基于物联网等技术的“智慧地球”。

    2009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圆桌会议”,作为两个被邀请发言的嘉宾之一,彭明盛谈及经济复苏战略时再度强调了他的智慧地球的理念:“我们需要在短期危机应对措施和长期目标之间更好的应用平衡术。对医疗信息化的支持,对智能电网的支持,对教育和宽带的支持,都是关键。”

    2009年2月,引起世界关注的美国经济振兴计划面世,之中投资百亿美元的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美国国家电网的智能化改造计划,被国际社会视为奥巴马政府科技维新战略的方向性预示。

    不仅美国,世界都在关注着物联网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声称要确保欧洲在建构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欧盟委员会还将于2011年~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私合作短期项目建设。2009年10月,韩国广播和通信委员会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该规划树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先进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课题。

    2004年日本政府提出2006~2010年间实施的“u-Japan战略”。这一战略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实现所有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即所谓4U=ForYou(Ubiquitous,Universal,User-oriented,Unique),希望在2010年将日本建设成一个“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物、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

    2009年7月6日,日本政府IT战略本部制定出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2015”,更详细地绘制出将数字信息技术融入社会各个领域,以此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蓝图。中国作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大国,同样高度关注物联网的建设。

    2009年8月7日,中国温家宝总理赴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考察调研。温家宝总理在调研时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说:“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北京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在谈及要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时,他明确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2009年12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无锡市人民政府三方联手,启动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中国传感网产业园区(筹)”和“中国传感网创新研发中心(筹)”面世。这无疑可以被视为中国已经启动了对大千世界智慧感知系统的建造工程。

    在2009年12月21日-22日召开的“201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透露了中国发展物联网战略意向:

    “加快培育物联网产业,制定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应用推进计划,发展关键传感器件、装备、系统及服务。推进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建设,促进物联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融合发展。”

    物联网推动的Web3.0趋势

    从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物联网的概念至今仅十年,物联网已经从一个近乎科学幻想的描述,演化为世界的前沿行动。信息网络信息传播正在完成着它的过程演进,释放着它推进社会变革的巨大潜能。

    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本特征,观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交叠发生的演进线路图:

    Webl.0时代:

    内容传播—信息搜索。机构为主体的公共传播。人与信息的连接。

    在Web1.0时代,是信息总量剧增,全球信息互联,信息综合提供,网络数据检索为其主要特征的网络泛传播时代。这一时代其主要的信息提供模式仍然是机构为主体的公共传播。我们感受的是信息总量的急剧增长,信息获取的及时、全面、精准和便利,大型门户网站和网际搜索引擎在满足我们综合性信息需求的同时,帮助我们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海洋中实施导航、检索、诠释和分析。每个人与世界范围的信息联系起来,人类极大地扩张了自己的观察视野。

    Web2.0时代:

    个体创造—群体协作。个人为主体的社会关联。人与人的连接。

    在Web2.0时代,是媒介形态多元,个体传播强化,网际协作普及为其主要特征的网络社会形成的时代。这一时代信息的提供模式从形态上看是以视频信息为主的多元媒体形态的融合,从信息传播的渠道上看是以移动网络为主的宽带网络的应用,从信息传播目标上看是以满足人的多元社会需求而进行的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从网络信息的结构的演进功能上看是网络社会结构的形成。Web2.0时代,我们感受的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时空界限的突破,个人信息传播能量的扩张,个人与群体之间通过网络建立起各式关联,网络社会的属性清晰显现,网络世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能量交互变得更为顺畅,更为直接,更为强大。

    Web3.0时代:

    万物感知—智慧控制。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全方位信息交互。人与物质世界的联接。

    Web3.0时代正在到来,我们或许还不能准确描绘出它的景观。但是从目前已经呈现的前端征兆和发展趋势看,它将是物体全面互联、客体准确表达、人类精确感知、信息智慧解读的时代。这个时代将生成一个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全方位连接起来的信息交互网络,我们感受的是由此生成的超大尺度、无限扩张、层级丰富、和谐运行的复杂网络系统,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聚融的全新的文明景观。在这个或许可以被称之为Web3.0的时代,人类将赋予物质世界自我表述、自我展现的机能,在与客观世界的直接信息交互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级别的与物质世界和谐共生的智慧。

    物联网的呈现,推动信息传播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它将全面感知信息、准确传输信息、智慧分析信息、科学利用信息结合为一个信息传播及应用的整体过程,

    信息感知环节:由于无线射频感应技术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的广泛应用,物体将获得自我状态的表述功能,也就是物体将拥有主动信息传播功能。这将引发人类感知世界方式的重大变化。

    人将从个体感觉器官对客体存在状态的经验感知和通过传统媒介的间接感知,发展到通过信息技术对客体的存在状态的智慧感知。这不仅将突破人自身的感知局限,而且会摆脱人为中介的感知滤层所造成的偏差、变形和失真。

    信息传输环节:以无线宽带网络为基础设施的信息传播通道将极大的扩张其信息传播的效能,多媒体信息流将更加迅速、更加顺畅、更加普及、更加高效地在网络上传播。移动多媒体信息终端将具有更丰富更强大的信息获取功能。Netflix创始人ReedHastings认为,到达平均10M带宽时,Web3.0时代的信息传播通道就将具备基础条件。

    信息分析环节:面对海量增长的感知信息数据、人类日益变化的物质文化需要需求及社会各领域运行的多元目标,大规模网络数据的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将应运而生,为人们提供大尺度、多层级的感知信息数据的分析集成,以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支持社会复杂系统的运行。

    与对目前网络信息的检索系统不同,从信息的构成上看,物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分析面对的整个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的本体信息,比互联网人类编制的信息浩瀚得多复杂得多;从信息分析的目标上看,物联网是推进人类与物质世界的直接能量交互,远远超出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范畴。因此,物联网时代的信息分析需要实现多元能力的集合,它包括:

    信息的综合调集能力:对来自不同感知系统的信息的综合识别能力和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信息的分类处理能力:针对不同领域信息和不同使用目标的定位、定向处理能力。

    信息的集成共享能力:信息分析结论的多群体多领域的分享和信息分析工具的社会普及应用。

    物联网必然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的趋势。人类的共同利益将得到程度的共识,世界范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协作将成为人类的主流意愿和行为趋势。但是,由于利益结构的复杂性,文化形态的多元性,历史与现实造成有形和无形的各种障碍,在现实世界中,人类达及共识境界的道路也会变得更加艰难和坎坷。此外,物联网中的信息已经不仅是人类制作的信息,而是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的本体信息,包括人的自然生命的信息,这样一个信息世界的能量是巨大的,而感应技术、传播技术、分析技术的普遍应用无疑加大着物联网世界的不稳定性和危险性。

    信息安全已经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基础安全要素。个人权利的保护、公共利益的维护、国家安全的保障都会面临新的问题与困难。

    由于物联网结构的规模极大扩展,功能极度丰富,从信息的精确采集到信息的高效传递,从数据的科学分析到信息的社会共享,从个人隐私的保护到国家安全的维系,从全球统一协作到国度区别管理,从技术负面效应的抑制到文化价值差异的协调,物联网整个运行时空间潜伏的矛盾与冲突都将突破当今互联网的界线和形态。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提出的《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InternetofThings-AnactionplanforEurope)所涉及的14项内容中,关于物联网的安全运行管理、个人数据及隐私保护、物联网立法和规范制定等方面的内容占据了整个行动计划的主要比重。

    十五年前,尼葛洛庞蒂提出了数字化生存的概念,他的核心思想是:比特(Bit),作为信息时代新世界的DNA正迅速取代原子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15)今天,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的呈现,越来越深刻地证实着尼葛洛庞蒂预言的洞察力。

    物联网对未来新闻传播的影响

    职业新闻传播的本质使命是向公众告知他们生存环境发生的重要变化。至今,职业新闻媒体还是以直接报道事态变化情状为其基本的工作形式。而物联网的呈现与发展,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产生着影响与震荡:

    当客观世界自身具有了自我表达能力,而公众能够更为直接地感知客观世界的情态展现的时候,以新闻记者个人观察及新闻机构观察构成的公共传播的信息单元,是否将显露出巨大局限?

    当信息获取功能和信息分析功能更为强大的个人信息终端更加普及的时候,人们对于大众媒体的依赖会发生什么变化?公众还会像今天这样局限于对孤立事件有限形态的了解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所处的被动位置吗?

    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前十五年间,媒体感受到的震荡还是媒介融合趋势下媒介形态的改变,随着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媒体感受到的震荡或许将是从媒介形态到工作内容及方式的全方位转型。就其工作的内容及方式上看,职业传媒机构和职业传媒人或许将从直接描述事物情状更多地转移至向公众告之需要感知的环境变化的领域及趋向、提供分析感知信息的方法与工具、协调与公众信息传播相关的公共关系这些领域之中。

    曾经让新闻学拥有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的传播学理论体系在今天也面临着信息通讯技术应用带来的震荡。经典传播学理论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各个学派已经从各个方面对它的理论体系进行着日益精美的建造。但是,面对信息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经典传播学研究本身已经直接面对突破自身局限的挑战: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仅仅是与人类相关的浩瀚的信息传播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信息交流无疑是深刻影响人类命运的更为丰富的信息传播活动。

    第二,即使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在其形态、结构、渠道、手段、目标各个方面也都受到物质世界、客观环境的深刻影响与制约。

    重要的是在信息通讯技术的推动下,客观世界日益拥有了主动表达能力,更多的客观事物将加入到人类的信息交流体系之中,整个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将形成全新的信息交流系统。

    在这样的趋势下,“传播学”的学术疆域,也许应该从解读人类之间信息传播活动的深层机理,向认识人类与大千世界之间更为浩瀚的信息传播领域扩展。

    信息传播是一个涉及到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客观存在现象,如果按照现代科学的发现,显性物质不过占有物质总量的极其有限的比率,而人类的信息活动仅仅只是大千世界信息传播活动的有限组成部分,信息传播的更为深刻的规律发现就有待于新的学术视野的拓展,这无疑将导致新的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建造。

    今天的网络信息技术正在建设的是人类社会与客观世界的全程信息交互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仅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新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而且过去看似完全被动的客体存在也因人的智慧而得到了主动表达的智慧机能,从而推进着人与客观世界的全程智慧交流。

    两个趋势已经明显呈现:一是信息通讯技术将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各个领域的运行状态及结构;二是各个领域的信息通讯技术的应用实践都将对信息传播理论体系的建造产生影响。

    未来的传播学领域将聚合起更多的学科背景,面对人类与大千世界的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借助多元学科知识、使用多元科学工具与方法,深入探讨信息传播和系统控制的特点与规律,建造起更具说服力和适应度的理论体系。

 

ICkey(云汉芯城)是一家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网, 提供Digikey、Mouser(贸泽)、Element14(e络盟)、Wpi(大联大)、Future(富昌)、Avnet(安富利)、Arrow(艾睿)、Chip1stop、Onlinecomponents、Master等主流供货商的芯片采购服务,在IC采购, 元器件交易和IC交易业务领域中排名的在线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