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网络版近日刊登评论文章指出,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但是与外观很酷但功能非常有限的、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不同的是,未来的设备将更注重产品的功能和内涵。那篇评论文章的内容如下:在1998年的一个很平常的日子里,统计学家大卫费莱(David Fairley)象往常一样去学校接儿子放学。大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但在走到一半的时候,费莱突然感到提不起劲,头晕目眩。
费莱回忆说:“实际上,有一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看到我状况不对,帮助我坚持走到了学校。学校的人让我躺下了休息了一会儿。”
费莱休息了一阵子后感觉好多了,但是校方坚持让他去医院看看。在去医院的路上,费莱的心脏病发作了。
费莱数年前搬到海湾区,在空气品质管理局(Air Quality Management District)供职。他一直负责收集与人们健康状况和死亡率有关的研究信息,特别是人长期生活在颗粒悬浮物环境下,可能导致死亡率上升的疾病尤其是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的研究信息。当时,所有的科研工作都是由伦敦的一名研究员在做。
费莱说:“我原本以为海湾区跟伦敦完全不是一回事,伦敦相比之下更加寒冷和潮湿,那里的人经常患呼吸道疾病。坦白说,我初是想证明这名研究员是错误的。”他在加州圣克拉拉郡重新进行了研究,令他大吃一惊的是,他的研究结果与伦敦那名研究员的研究结果几乎是一致的。
从那时开始,另外还有几项研究也得出了与费莱的研究结果一样的结论。现在已经能够肯定,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的粒级与人们的死亡率是有关系的。那次心脏病发作后不久,费莱还从其他一些研究报告中发现,如果人体暴露在超细颗粒物质中比如身处交通繁忙的闹市区,那么很有可能会在一到两个小时内导致冠心病发作。
他说:“当然,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导致疾病发作,但我相信在那样的街道上行走肯定是导致我心脏病发作的重要因素。空气中的颗粒物非常细小,令人非常不舒服。它们会令人烦躁不安,聚集在一起形成粒级更高的颗粒物或者向外扩散。从马路上的空气中的颗粒物梯级分布图可以看出,越是繁华的街道,空气中的超细微颗粒物的浓度越高。跟它边上不太嘈杂的其他街道相比,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尽管如此,费莱仍然每天都要经过这条繁华的街道去上班、接孩子放学和回家,多年以来都是如此。他说:“多年后,我渐渐明白了我真的应该换一条路线,尽量避开繁华的街道。”
即便是颗粒物研究领域的专家并且亲身经历了颗粒物给他带来的影响,费莱还是在很多年之后才调整了他的行动路线。这是人们在作出与人体健康和城市环境有关的各种复杂决定时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没有必要去了解所要的信息,我们只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换句话说,我们只需要在作出决策时掌握正确的信息。
智能腕带、智能手表、智能服饰甚至内置无线感应器的防毒面具,这些可穿戴设备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这些设备可以不显山不露水地悄悄收集街道上的各种数据,然后将数据跟政府部门、学术研究所和其他科研单位公布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然后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向用户推送合适的信息,新一代可穿戴设备将为用户提供更有用、更具实效和可操作性更强的信息。
便携式污染检测器
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从FitBit到Pebble智能手表,从谷歌眼镜到即将问世的iWatch,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供信息的比如谷歌眼镜和各种智能手表,另一类是收集信息的比如FitBit和耐克能量腕带。下一代可穿戴设备则希望把这两个功能结合在一起,收集用户的个人数据,然后对照其他数据集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为用户们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和建议。
因此,以污染监控方面为例,可以开发出能够自动检测当前环境污染程度的智能腕带,如果用户走到一个超细微颗粒浓度较高的区域,智能腕带就会发出震动提示或闪烁红光,提醒用户换一条行进路线。这不但对个人健康有益,而且还可以提高公众对污染和健康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公司开始为学术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数据。例如,上述的那种可检测环境污染程度的智能腕带除了可以提醒用户个人注意环境污染之外,还可以帮助空气污染管理部门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和出台有意义的政策。
但是人们担心可穿戴设备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因此不愿将数据流提供给政府机构。与此同时,政府官员和开发商也在努力开发保护个人隐私的系统,以便能够利用匿名数据让双方互赢互利。
乔纳森兰塞(Jonathan Lansey)是可穿戴技术公司Quanttus的一名数据工程师,该公司正在研发一款能够检测和分析佩戴者心率、血压、体温等重要体征信号的智能腕表。与新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很多其他公司一样,Quanttus也在积极争取与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它打算为学术机构提供数据。
到目前为止,为政府机构提供数据的案例并不多,这方面的障碍相对更多一些,比如政府官僚主义导致效率低下、隐私保护方面的顾虑以及数据系统不匹配等等。
然而,兰塞声称Quanttus的计划是将用户的数据提供给学术研究机构,帮助后者进行同行评议研究,再提供给政府部门,让他们在制定政策时作参考。
Quanttus的产品管理副总裁史蒂夫江曼(Steve Jungmann)称:“我认为,我们会在这个领域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将在这个领域开展业务,但是其中也有造福社会的因素。”除了提供数据之外,公司还将投资大量设备用于各种研究。他说:“我们跟麻省理工学院门对门,因此我们经常与学术界的人士进行探讨,大多讨论的是与生物检测有关的问题,比如空气质量、情绪、承受压力工作的能力等等。”
会说话的树
大多数智能城市技术的目的都是将人类解放出来,减少人为错误的概率。可穿戴设备的设计师们则刚好相反,他们的目的是在正确的时间为人们提供正确的信息,并将他们融合到智能城市的网络之中,让他们成为整个智能城市解决方案的一份子。让市民更好地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并对他们的生活做出相应地改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全球产品战略和设计商Frog Design Group是较早地进入可穿戴设备领域的公司之一,早在2002年时它就曾为摩托罗拉设计过产品样品。2012年,该公司派了一支设计师队伍到全球各地的办事处,带回关于未来的可穿戴设备的8个不同的概念,具体收录在《可穿戴技术与连网城市》报告中。
其中大约有一半的概念是能够造福环境的技术。有一个概念是能够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智能面罩,它是由其上海办事处设计的,也许很快就将投放市场。其他一些概念仍处于研究论证阶段,但是对于产品公司以及打算将民用目标跟可穿戴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政府部门来说,那些概念也很有启发意义。
例如,Frog的纽约团队正在努力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易用性。他们设计了一款名为Relay的腕带,这款腕带可以从大纽约交通运输管理局(Metropolitan Transit Authority)收集数据并实时显示出来。因此,如果说你正在考虑是搭出租车还是地铁时,Relay可以告诉你,你想搭乘的地铁会在何时到达你正在前往的地铁站。
Frog Design纽约分部的互动设计师梅奥尼森(Mayo Nissen)说:“这就是要把数据用到它需要和有用的地方。在出门前就在电脑上查好你打算搭乘的公交车、地铁或火车的时间固然好,但是如果随时能够获取那些数据,你在外出时就能够更灵活地作出决定了,这岂不是更妙?”
这类技术很可能会提高智能城市里的公交系统的客流量,因为它们可以让市民们感觉到更便利和更安逸。
Frog研究的其他一些概念则集中在利用可穿戴技术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上面。例如,“Tree Voice”其实是一个显示屏网络,构成该网络的所有显示屏都附在树上。目前这个网络已经覆盖了德州奥斯汀全市各地,它可以向路人显示各种不同的环境因素比如干旱、污染、化学品泄漏可能对树木造成的影响,还有一个配套的应用程序,可以显示出全市各处的树木在特定时段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Frog奥斯汀分部的高级互动设计师埃里克鲍姆(Eric Boam)称:“其实环境一直在收集和储存有关天气变化和污染的信息,这正是我们想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如果你锯开一棵树,你就可以通过树的年轮看出哪些年份雨水充足而哪些年份干旱缺水,你还可以看出当地的环境是从何时开始变坏的。我们希望将环境储存下来的信息收集起来并展示给世人,让人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这些问题并通过实实在在的行为来改善身边的环境。”
Frog上海分部的首席技术战略师卡洛斯艾琳娜伦茨(Carlos Elena-Lenz)也在从事一项类似的研究工作,他近正在研究一种可穿戴服饰产品,该产品能够检测到空气里发生的各种变化比如温度和烟雾浓度,然后相应地改变其颜色。当人们穿着这种服装在街上行走时,他们的外套会根据周围的环境而变换颜色。他说:“这些信息会变成人们的谈资,人们可以彼此交流。”
平凡的真理
与大多数的技术创新一样,可穿戴技术还需解决一些障碍才能得到社会的广泛接受,甚至它也有一些副作用。现在人们大多讨论的是可穿戴技术的优点或长处,尤其是它在医疗保健和健身领域的作用,但是目前这一代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其实是相当有限的。例如,现在已经非常流行的FitBit腕带其实就是由两个基本的加速计、一个低功率蓝牙组件和一款移动应用组成的。加速计可以测量佩戴者的行为动作以估算消耗掉的热量、跑过的距离、走过的步数和睡眠的时间等等。它的高度计也可以检测出佩戴者上的台阶数。但是如果你不是在上台阶,FitBit腕带就无法检测出你的行为动作了,它还不能区分攀岩一整天和在躺椅上躺一整天之间的区别。同样,虽然很多可穿戴设备号称可以检测出佩戴者是在睡觉还是在运动,但是它们的准确性都还有待改进。
Quanttus的江曼称:“很多可穿戴设备只是为了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它们并没有收集关联数据或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称之为低效数据(so-what data)。”
当可穿戴技术公司学会不说大话并且开发出准确度更高的可穿戴设备的时候,各种功能强大的感应器问世了,这可能会提高算法,改善数据分析和实现数据的情景化,让可穿戴设备变得更强大和更有用,但这必须在与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研究机构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到目前为止,对于可穿戴技术公司来说,将公众数据集与它们自己的工具整合在一起仍然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各地区、各州和联邦政府以及学术机构并不想共享他们的数据。而这通常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数据是从陈旧的系统中收集所得的、相当杂乱无章的数据集。但是据兰塞说,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有所改善了。例如,波士顿市政府近推出一项开放数据计划,询问当地开发商他们想要哪种类型和哪种格式的数据。
兰塞说:“后,我们将能够获得更多人群一级的数据分析,然后通过分析得出整个城市的市民健康状况与气候数据或污染程度数据之间的关系。那样我们就能为市民提供更可靠的统计数据和建议。”
艾琳娜伦茨说:“波士顿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的一个典范。他们召集开发商社区在市政厅开会,听取他们的意见。例如,在他们发布应用程序接口之前,双方围绕着交通数据展开的沟通和交流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因为他们很早就开始与开发商合作了,因此当那些数据被发布出来的时候,开发商社区紧跟着就发布了一大批支持公共交通系统的应用。”
各州的州政府已经明白了与可穿戴技术开发商共享数据的好处,波士顿并不是这方面的特例。去年,联邦政府在网络托管服务平台GitHub上推出开源数据库项目Project Open Data的时候,奥巴马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将开放的、支持机器阅读的数据作为政府信息的新标准。自那以后,美国50个州的州政府已经在该网站上发布了112个开放数据集,并且一度急切地寻找使用那些数据的创新方式。
但是将数据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从可穿戴设备向政府部门的数据集移动就要困难得多了。用户们显然是因为担心个人隐私受到侵犯而不愿意将数据提供给政府部门。据IT托管公司Rackspace近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2%的美国人愿意向政府机构共享自己的地理位置数据。32%的美国人愿意向政府机构或医疗服务供应商共享自己的健康状况数据。
到目前为止,政府部门主要利用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来决定他们应该向可穿戴设备开发商提供哪种类型的数据和应用程序接口。例如,在犹他州的谷歌眼镜试点项目中,该州州政府部门的IT员工一直在关注哪些应用的使用率,然后据此判断哪些数据集和应用程序接口对谷歌眼镜的应用开发商来说是有用的。
据纽约市的市场研究和市场情报公司ABI Research专攻可穿戴技术的首席分析师乔纳森柯林斯(Jonathan Collins)预计,在医疗保健领域,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4200万台。柯林斯说,虽然现在已有数百万人在跟踪他们自己的健康和健身数据,而且大多数医疗服务供应商都有意通过某种方式获取和利用那些数据,但是一直因为用户对隐私方面的担忧和电子病历的私密性而难以如愿。他说:“如果你将健康数据的收集工作自动化,那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地方来储存数据以及将数据跟其他的医疗记录整合在一起。要想实现那个目标,电子病历是关键,而它也往往成为限制了这类可穿戴设备推广的罪魁祸首。”
随着数据源的不断增加,关于数据如何被收集和共享的担忧也会越来越重。虽然每一家可穿戴技术公司都很快站出来解释说那些数据将是匿名的并且保证储存数据的云服务也是非常安全的,但是不难想象到的是,数据准确性的提高很可能会促使保险公司提高保费,政府部门和其他一些公司也会在窥视消费者方面表现得更肆无忌惮。
从耍酷的设备到积极的平台
除了数据的可用性和准确度之外,可穿戴技术公司还面临着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商业上的可行性。可穿戴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并且已经取得了成功,计步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可穿戴技术公司们宣称他们已经在这个领域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但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现有的很多设备甚至明年才会问世的某些设备可能通不过经济可行性测试。
但是,虽然个别可穿戴设备或许无法生存下去,但是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速度并不会在短期内减弱。如果正如未来学家们预测得那样,我们将在不太遥远的将来随身携带4到6台智能设备,那么其中包含一台对我们的健康状况和环境都有利的可穿戴设备肯定会好一些。
尼森说:“现在,人们关注的重点是设备的外观是否酷,是否时尚。如果可穿戴技术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真正的影响并造福人类的技术,那就更好了。当小型设备不再吃香的时候,就该大型设备表现了。
关于可穿戴技术能够做些什么,关于可穿戴技术将在多大的程度上被并入智能城市的光纤网络中,我们可能也只是略知皮毛。
鲍姆说:“其中一项终极目标是,任何一种可穿戴技术都能作为平台建立起来,就象PC一样。我们完全不清楚我们能从中获得些什么,但是一旦这些设备和技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并且变得足够稳定和强大,他们就能成就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