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触控面板厂在事业发展之初,多在玻璃式与薄膜式等两大技术类别中仅选择其一,以避免重复投资;不过,随着时代演进,玻璃式触控面板走向单片玻璃,在厚度和重量特性上有长足进步,且原本被诟病的强度问题亦逐渐改善;而薄膜式触控面板则由于黄光制程、纳米银线及金属网格等新兴技术导入,克服了原本线宽不足、尺寸难以做大的缺点。在这种状况下,DIGITIMES Research观察,大中华区目前较具规模的触控面板厂,多已建构自身原本没有的触控面板技术,以因应客户的潜在需求。
以台厂而论,原本台厂过于依赖美国终端品牌大厂,以致于在2013年遭遇苦果;2014年6月宸鸿将开始量产研发多年的纳米银线技术,以低价回攻大陆智能型手机市场;英特盛则力图抢攻购并诺基亚移动部门的微软供应链;而一度力挺G1F技术的洋华在该技术遭淘汰后,将活用其玻璃式触控感测器产能,量产单片玻璃式触控面板。
而就陆厂而言,欧菲光及信利为大陆出货量前两大的手机用触控面板厂,兼具薄膜式及玻璃式触控面板产能,其中欧菲光以薄膜式为主力,玻璃式触控面板产能仅为确保某些特定产品需求而存在;反观信利,虽对客户主推OGS触控面板,但因首批订单出货不顺,导致客户对其OGS技术信心不足,需要同时供应OGS及薄膜式触控面板,使得薄膜式触控面板出货比重仍高达8成。
大中华区主要触控面板厂近期技术发展
因应市场需求台湾触控面板厂积极建构新触控技术供应链
台湾以玻璃式技术为主的触控面板厂,过去过于依赖苹果(Apple)单一客户,在预见苹果即将转单时,又过于期待NB用触控面板商机,导致2013年营收大幅下滑,且陷入亏损。而以薄膜式技术为主的触控面板厂,则需面对南韩及大陆触控面板厂强力竞争,2013年表现亦多不佳。
进入2014年,部分玻璃式触控面板厂为扩大产品线,开始建构薄膜式触控面板产能,其中宸鸿导入纳米银线技术,主打5~6吋手机应用,而胜华则仅透过外购薄膜触控感测器,以因应客户需求;原以薄膜式技术为主的洋华则活用过去为生产G1F技术而建构的玻璃式触控感测器产能,量产OGS触控面板。
■ 宸鸿建构纳米银线触控产能力图攻入大陆中低阶智能型手机市场
宸鸿过去的发展,可说就是跟着苹果iPhone、iPad系列产品成长而成长,但随着iPhone改用In-Cell内嵌式触控面板,iPad改用双面薄膜式触控面板(GF2)后,顿失成长动力,原本期待的NB用触控面板亦受陆厂强力挑战。不过宸鸿早已预见这种状况迟早发生,早在2010年,宸鸿即开始研发薄膜式触控技术,经过4年的努力,其与美厂Cambrios合作的纳米银线技术,终将于2014年6月开始量产。
宸鸿手机用触控面板技术别出货量暨预测
纳米银线技术除可节省材料之外,且较传统ITO薄膜适合用于可挠式应用,不过相较于金属网格技术,纳米银线的导电性并不比ITO薄膜出色,因此宸鸿将其产品定位为中低阶智能型手机用触控面板。不过,近年来由于日厂日东电工等厂加速扩增ITO薄膜产能,ITO薄膜价格仅在4Q"13即遽降3分之1,纳米银线触控面板恐将遭遇相当强劲的价格竞争。
宸鸿初期的纳米银线触控面板产能设定为约当每月36万片5吋触控面板,年底预估提升至200万片。不过,相较于目前玻璃式手机用触控面板的出货量约400万片,加上纳米银线技术量产初期良率恐难提升,又须面对严格价格竞争,宸鸿薄膜式触控面板到2014年底为止占其整体出货比例仍将有限。
■ G1F技术失势洋华导入OGS技术及金属网格技术求反扑
洋华为台湾主要薄膜式触控面板厂之一,原本以手机应用为主;随着打入微软平板电脑触控面板供应链,洋华于越南投资设厂,并导入由1片玻璃式触控感测器及1片薄膜式触控感测器组成的G1F技术。早先由于其未具备玻璃式触控感测器产能,需要采购由宸鸿生产的玻璃式触控感测器,且传出宸鸿意欲取代洋华的消息。鉴于此,洋华自行建构玻璃式触控感测器产能,掌握G1F触控面板零组件供应链。
然而2014年起,因G1F技术无论触控特性及价格,相较于OGS技术皆无预期中的优势,终端客户纷纷不再采用,也因此洋华必须为其新建的玻璃式触控感测器产能另寻出路。洋华目前仍持续对微软供应G1F触控面板,预计到3Q"14结束,并开始转产OGS触控面板。洋华将持续扩增玻璃式触控面板产能,预计到2014年底将达每月约当100万片5吋触控面板。
除此之外,洋华尚与日厂Fujifilm合作,由其供应金属网格触控感测器,洋华仅作保护玻璃终端贴合,以供应高阶平板电脑用触控面板。原先因Fujifilm价格偏高,使得应用发展受限,仅有联想采用,并应用于其高阶Thinkpad Tablet系列机种,但随着陆厂欧菲光力推其自有技术的金属网格,Fujifilm也不得不降价,不过整体效应恐需至2014年下半方能呈现。
另一方面,在洋华原本的主要产品-传统薄膜式触控面板市场,洋华却因原本重要客户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提升对南韩供应链的保护,仅透过其主要南韩供应商(如Iljin、SMAC、Melfas等)向洋华采购触控感测器而不采购触控模组,使得洋华薄膜式触控模组产能过剩,使其于2013年底缩减产能,将大陆产线集中至惠州,月产能也由150万片缩减为100万片,因此预估到2014年底,洋华薄膜式触控面板及玻璃式触控面板产能将相当。
除三星之外,由于胜华和小米的关系相当密切,小米也向胜华采购薄膜式触控面板。但在缺乏薄膜式触控感测器产能的状况下,胜华转而向洋华采购触控感测器,并自行贴合保护玻璃出货。另外,陆厂业际原为酷派触控面板主要供应商,但因其对窄边框、窄线宽技术掌握不足,使得多数订单遭欧菲光夺取。在这种状况下,业际也向洋华采购触控感测器,以解决此问题,并争回部分酷派订单。对洋华来说,仅出感测器的营运模式虽将导致营收下滑,但退货赔偿或未收帐款风险较低,也不失为另类生存之道。
■ 英特盛玻璃式及薄膜式触控面板分别仰仗单一客户营运风险较大
在台厂中,英特盛可说是原本就同时拥有薄膜式及玻璃式触控面板产能者,其玻璃式触控面板主要供应苹果(采用传统GG技术),而薄膜式触控面板则供应苹果以外客户,其中手机客户又以诺基亚(Nokia)比重。因此,苹果及诺基亚的触控面板需求消长,即显著地反映在英特盛的玻璃式及薄膜式触控面板出货比重上。
在2013年前半,薄膜式触控面板占整体英特盛手机用触控面板出货比重皆维持在50~60%之间,随着iPhone 5C的上市,苹果对传统GG玻璃式触控面板需求在4Q"13显著下滑,使得英特盛薄膜式触控面板出货比重提升至8成。不过进入2014年之后,由于苹果供应新兴市场的iPhone 4/4S系列需求回升,反观诺基亚进入归入微软(Microsoft)前后的产品转换期,触控面板需求下滑,也将使1H"14英特盛薄膜式触控面板出货比重直线下滑。
至于平板电脑部分,也是传统GG玻璃式触控面板供应苹果,薄膜式触控面板供应非苹果客户,原本重要客户是联想,但因联想主要供应商欧菲光过于强势,英特盛难以取得便宜,出货比重较低。
欧菲光及信利即使拥有玻璃式触控面板产能出货仍以薄膜式为主
相较于台厂,大陆触控面板厂有能力供应大陆以外厂商者仍属少数,且因价格因素,薄膜式技术或适合作为超低阶白牌平板电脑的玻璃式触控技术(如以塑胶盖板取代保护玻璃的PG技术)仍主导市场,有能力横跨薄膜式与玻璃式触控面板产能者并不多,其中又以大陆前两大的手机用触控面板业者-欧菲光及信利为重要。不过,事实上该2厂出货仍以薄膜式触控面板为主。
■ 欧菲光玻璃式触控面板产能聊备一格但并无关闭打算
欧菲光主要产线位于南昌、深圳及苏州,其中玻璃式触控面板产能集中于苏州。相较于其具有坚强市场竞争力且目前月产能已超越1,000万片的薄膜式触控面板,其玻璃式触控面板市场反应平平,虽具备每月300万片的产能,但在高阶市场面对超声及台厂、在中低阶市场则面对莱宝的竞争,月出货量从未超过150万片。
2013年下半,欧菲光宣布扩产全贴合产能,并一度传出其将终止玻璃式触控面板生产,但欧菲光认为保有玻璃式触控面板产能,当客户指定需求时仍可供应,故即使仅聊备一格,仍未考虑终止。
■ 信利虽积极投入OGS触控面板量产然客户信心不足使产能利用率偏低
信利原为STN LCD业者,进入TFT LCD时代后理论上较有利于转产玻璃式触控面板,但因其当初力图打入三星供应链,且三星指定采用薄膜式触控面板,因此信利亦建构薄膜式触控面板产能,目前已达每月500万片。
随着OGS技术逐渐取代传统GG技术,2012年10月信利宣布开始量产OGS触控面板,并将于2013年终止传统GG技术生产,且将其转为OGS触控面板产线,并和宸鸿一样,强调可具较高强度的小片OGS制程,力图挑战高阶智能型手机用触控面板。
不过,量产OGS触控面板尤其是小片制程,对信利来说却未如想像中容易。虽然2013年初,信利迅速取得多家大陆高阶智能型手机(例如步步高、OPPO、金立、TCL等)用OGS触控面板订单,却因良率不足,退货率不低。其后,为避免供货不及,前述大陆客户多要求信利针对同一机种同时送样OGS及双层薄膜式(GFF)触控面板,以供交替运用。
进入2013年下半,信利取得三星之外另一家国际大厂Sony的手机用触控面板订单,且无论三星及Sony,信利都仅供应其薄膜式触控面板,也使整体而言,尽管玻璃式触控面板产能达薄膜式触控面板5~6成,但实际出货量始终仅为2成。这对信利的发展前景自然不利。未来信利仍需提升本身OGS触控面板良率,提升客户信心,方不至于被当初的产能投资影响。
结语
台湾触控面板厂过去过于依赖苹果及其传统GG触控面板需求,在该需求消失,且OGS技术价格竞争力不足的状况下,也不得不往薄膜式触控面板推展。至于陆厂龙头欧菲光以薄膜式触控面板为主力,且不看好OGS触控面板竞争前景,但迄未终止玻璃式触控面板产线,可见高阶智能型手机业者对于采用GFF技术仍存疑虑。因此,对于已采取或将采取薄膜式与玻璃式触控技术并重的台厂洋华、英特盛及陆厂信利而言,以OGS及GFF分别争取高阶及中低阶产品订单的策略,仍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