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中...

首页 > 资料大全 > 技术资料 >

中国IC产业观察:速度or质量?

中国IC产业观察:速度or质量?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时间:2012-07-03
距我首次踏上中国土地已经有一个月了。这段时间以来,我陆续把我对中国的一些观察写成报告,分享给读者们。接在,我也在电子工程专辑美国的网站留言版上,看到很多朋友、同事和读者对这一系列中国报导的反映。事实上,每一则留言所批露的资讯,都比我的报导要多得多。

不过,我完全没有被冒犯的感觉,因为我深有同感。

今天早上,我收到一位现居北京的前同事来信:“我很欣赏因为妳的中国系列报导而在电子工程专辑美国网站上出现的所有留言。这些留言有些很有趣,但也有些令人不安......而令人感到可怕的,是双方对彼此的了解程度竟然这么低。”

我完全同意。

对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来说,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相当神秘的。我知道的非常少,尽管我采访了很多人,虽然我知道他们的真实故事,但我对他们的认识程度仍然有限。(拓展阅读: IC芯片 )

同样,我也感觉到中国人对我们的认识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谈到美国工程师们感受到对中国的恐惧时。

双方对彼此都抱持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将传闻(特别是对自己有利的消息)当作加强自己认为足够了解对方的佐证。

现在,是我们深呼吸,各退一步的时候了。

我先举几个例子。每当我写到有关中国的设计和生产速度时──我一直认为这是中国获胜的关键──此时,我就会接到读者的回应,大多是批评中国产品的质量。这类批评非常多,我得到许多的反馈,不只是在网站留言,甚至在不经意的对话间,都会有人说出谁才刚刚在中国买了一部Android手机,但却故障了…诸如此类的评论。

当我在北京拜访一位美国芯片公司的工程部副总裁时,他对我说:“顺子,这些手机的质量并不好。但这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做好,而是因为他们不想。”

我对我听到的话有点难以理解,因此,我问他:“你是说,他们是故意做出质量不大好的手机吗?”

不,他说。“他们只对如何更快速地卖出更多手机感兴趣。因而他们并不想花时间做出一只完美的手机。”

他接着以苹果产品为例指出:“你想我的iPhone来自哪里?它们都是由富士康在中国的工厂所生产的。所以,中国人并不是不知道如何制造品质优良的产品。 ”

今天下午,我又收到一封来自ARM中国区总裁吴雄昂的电子邮件。他是因为我日前刊出的 TI在上海设立MCU研发中心对中外IC公司有何指导意义?

报导给我写信。他对我说:“我对你的“ 中国速度 ”一说完全同意。产品不一定要在中国设计,但企业必须有能力因应“中国速度”,才能在这个市场获得成功。”特别是在中国已然成为芯片产业的关键市场之际,他解释道。

吴雄昂指出,“如果你去观察硅谷的新创公司,我会说除了热情和承诺等要素以外,“速度”、快速做出决策以便对市场需求做出反应,也是他们决胜的关键。”(拓展阅读: 电子元件 )

吴雄昂的结论是,硅谷原则同样能在中国赢得市场,不仅赢得市场,也赢得员工的心。总结起来,“中国速度”可归纳为因应本地市场和环境而调整的能力。

他也指出,用速度来驱动中国和硅谷是不错,但也有导致失败的可能。我赶紧同意。

不过,就我观察,中国和硅谷还是存在着不同。中国的速度要快上好几倍,主因是中国有着自己的“生态系统”──从零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商到合约制造商都包含在内。而他们所生产的产品也能以快速度上市。

我们会继续探讨更多有关“中国速度vs. 中国质量”的故事。当然,随时欢迎你提供意见或分析──甚至包括你听到的传闻──任何消息都非常欢迎。但是,在我们更了解彼此之前,让我们都学着,别太过在意对方的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