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钜亨网
时间:2014-09-05
当中国企图脱离过去以来不断仰赖的投资与出口经济增长模式,印度则正开始着手发展此种类型的经济成长,预计印度在未来10年内将会摇身转变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CNBC》报导,印度首相莫迪(Narendra Modi)在近期的演说与政策执行上,清楚表示,印度目前需要以出口制造、公共基础和都市建设为导向的经济增长。
德意志银行(Deustche Bank)全球策略分析师Sanjeev Sanyal指出,这意味着印度将从目前的服务业导向转为东亚国家的增长模式,改以大量的劳动力与资本带动经济成长。
Sanyal表示,若印度此项计划成功,很有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之际,像印度这种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即有机会成为制造业中心。
东亚经济的成长模式,从日本到中国大致都如出一辙,能促成快速的经济扩张,并维持好一段期间。但是,印度过去却是以农业为重心跃升,跳过制造业引领增长的阶段,直接进入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系。
印度目前制造业仅占全国GDP的15%,而服务业却贡献达近60%。
Sanyal认为,印度拥有像宝莱坞、软体等产业是相当好的情况,但是,却无法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他指出,印度这种产业的比重相当罕见,60%的经济仰赖服务业,却仅雇用全国28%的劳动力,农业方面占经济比重14%,动用的就业劳动人口则高达50%。
印度为扩展就业人口,当前亟需创造就业机会,估计2015年至2020年,就业人口将会从8.04亿上升至8.56亿,平均每年需要1000万个新增就业机会。
经济模式的转换挑战
然而,印度想从过去的经济结构中转变为东亚的扩张模式,绝非易事。
其中,如何使大量的资金开始流动并妥善运用,是重要的关键,必须依靠金融银行系统的快速扩展。
莫迪期望,在2015年1月印度能够新开设7500万个银行帐户,主要用意是希望提供有效、直接的管道,将补助津贴给予贫困的民众。Sanyal表示,长期而言,此作法对于储蓄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此外,东亚的经济成长模式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印度受限于宗教、种姓制度等严格的法律规范,执行上仍有相当程度的困难,而印度许多的城市早已以机器取代人力,目前也没有办法吸收更多的产业劳工。
Sanyal说道,一旦印度经济成功转型,将会为世界经济带来重要的转捩。
尽管如此,并非所有专家都赞同印度进行经济结构改革。
摩根大通(JP Morgan)首席经济学家Jahangir Aziz质疑,相较于中国、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周边国家,印度是否真能够提供较低价的制造业服务。
Aziz指出,印度的劳动法规造成该国企业在聘用、开除人员时的困难,一直以来人力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反观中国,各地区的基础公共建设完善,可以降低货物运输的交通成本。
Aziz认为,印度可以投资基础公共建设,但是,这些都需要时间。Aziz指出,服务业是目前民众消费成长快速的摇篮,若将资金运用在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是否更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