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
时间:2014-08-29
作者:夏元 杨艺
今年5月,立夏当天。
刘宝均脱下胶鞋,站在一块PVC卷材板上,换上室内鞋,又拍拍身上的灰尘,这才走进西永微电园SK海力士 芯片 封装项目施工现场。
这是因为刘宝均和工友们承揽的洁净室焊接工作,对施工环境洁净度有着苛刻要求——作为半导体加工服务环节的芯片封装生产线,一碰到灰尘就无法使用。
当时刘宝均不知道,他们所服务的这个项目,会给重庆 集成电路 产业带来的重大影响——今年6月,这条生产线顺利投产,从落户到试生产仅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创造出“重庆海力士速度”,并且其年产值将达到1.8亿美元。今后,“重庆造”笔电、智能电视、手机等,都将用上“重庆芯”。
而今,集成电路这一新兴产业,已在重庆初具规模,一块块小小芯片承载着营造千亿级产业的大梦想。
“梦”的起点:集成电路,重庆起步
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它是在半导体硅晶片或其他介质基片上,把电路中所需的 晶体管 、电阻等元件及布线集成互连起来,在结构上形成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整体,即集成电路芯片,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实现产品化。
不为人知的是,这项由欧美国家发扬光大的新兴产业,在国内取得率先突破的地方,是在重庆。
市经信委电子处处长张建聪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位于重庆的一家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国内片集成电路芯片。“当时这个研究所位于南岸区光电路上,光电路的得名,也来源于此。”张建聪称,可以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正是从重庆开始起步。
光阴荏苒。虽然重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早,但因种种原因,这一产业却没能适时“生根发芽”,直到2004年前后。
2004年下半年,台湾茂德科技打算在大陆地区投资建设新的集成电路芯片生产基地。在先后完成对国内多个城市的实地考察后,茂德终选中重庆。
彼时,在工业板块仅仅是以汽摩产业“一业独大”的重庆,也正在探索产业结构变革的突破口,并把目标锁定在信息产业,计划引进数家有分量的电子企业形成初步产业支撑。
双方一拍即合。
随后,市政府成立“811”项目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在西永大学城旁边启动微电子产业园建设。“811”,是对茂德在渝投资芯片项目的简称,“8”指8英寸,“11”是生产工艺采用并达到0.11微米线宽,该项目计划投资9.6亿美元,生产规模单月产量6万片。
2006年末,茂德在渝投资成立全资子公司渝德科技。
次年,市政府为振兴工业,决定从当年起,每年确定一个工业“一号工程”给予重点扶持,而个“一号工程”,就是“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