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
时间:2014-08-26
作者: 千人杂志编辑部
自21世纪起, 集成电路 产业就备受瞩目,历经数十年,集成电路产业无论在国家战略还是市场导向方面都得到了重视,尽管如此,但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晚,产业链中存在诸多问题,其发展一直未找到合适的路径。我们为什么要发展集成电路?涉及到这个问题时,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进口额度,以此来表达发展产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数字能说明问题吗?能!但北京市经济开发区主任梁胜表示,“剖析一个产业,仅仅看数字是绝对不够的。无论是1920亿美元,还是2200亿美元,数字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唯有将数字切开,形成饼图,才能一目了然地看清楚产业构造,切实感受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实况: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确实没有地位。”
产品聚焦与产业内大联合是步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没有地位”主要表现在涉及到国家战略、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等的应用,均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以经济战略来说,我国的电子工业年总产值超过8万亿人民币,但支撑8万亿人民币的 芯片 供给,其大宗均是进口:CPU、存储器、级单芯片。梁胜坦言,“我们在产业链上从事的都是一些没有附加价值的环节,整个产业无战略可言。”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无论在产业布局还是技术研发上与发达国家都存在着一定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理清思路是关键。谈到集成电路产业,比如芯片发展,行业反应往往是目前芯片发展缺投入、机制体制不好、应用不帮忙(不敢用本土芯片),其实这些都无用。梁胜的逻辑起点是,聚焦产业步得聚焦产品。“撇开整个芯片产业,从单个产品开始聚焦,围绕产品进行投入和组织资源,集中力量重点发展。譬如将CPU、存储器、级单芯片作为聚焦, 01、03专项(01专项: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03专项:)在芯片设计过程,围绕这几种产品立项,这无论从经济战略还是国防安全以及国家核心利益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级单芯片,目前我国采用的级单芯片多为高通生产,我国每年手机出口总数达6亿部以上,6亿部手机对级单芯片的需求有多大?庞大的市场利益被美国高通占据,我们的企业却备尝‘为他人作嫁衣裳’ 的心酸。就目前而言,在有限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积淀的基础之上,聚焦单个产品与泛泛发展,聚焦无疑是更科学合理的思路。”
但是仅仅只有产品聚焦和布局安排还是不够的,产业的壮大不仅是单个产品的品质优秀,而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这涉及到产业内的大联合。如何实现产业内的联合?梁胜建议,首先从立项上,01、03专项的芯片设计的立项,可以把应用纳入进来。“比如级单芯片,我们可以把华为、联想、中兴、小米等请进来,共同研发。了解需求,将应用和芯片开发商结合起来,IP共享。没有工艺支持,生产厂商的装备有什么用呢?技术与产品的结合、上游与下游的结合,是产业内部大联合的一种创新方式,也是壮大整体产业链的一种尝试。但目前我们集成电路领域的这种大的联合相对还差了一些,我从事IC行业15年,考察过世界各地的工厂、设计公司、设备公司,他们其中很多没有政府组织,在纯市场化的自动组织下实现了产业大联合。而我们有政府的力量,这是一种资源,我们应积极发挥。”
创新机制体制是面向市场的关键
有了产品聚焦和产业联合,接下来的问题是:由谁来做?从02专项来看,“千人计划”专家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02专项汇集了一百多位“千人计划”入选者,他们在技术开发与企业运营方面的经验与国际接轨,对推动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梁胜认为目前我们许多政策仍不到位,“产业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缺乏产业化目标。没有产业化目标,直接导致人才引进的困难。试想,在英特尔任职部长,与回国后在12寸线上任职副总,你会选择什么?摈除对故土的牵念,精英人才的选择恐怕一般都会倾向于更有挑战性与发展空间的机遇。但如若我们有了议程上的目标,比如未来5-10年间建一个10万、技术水平在20纳米以下的工厂,之后再面向海内外寻觅人才,相信会更加顺畅。提到人才,不得不提及张汝京,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历史上,没有张汝京这样勇敢的人,就没有上海中芯国际。人才意味着技术与活力,对于专项而言,要在短时间内将历史上从未做成功的事做成功,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才与团队。第二,缺乏科学的节点安排。在我国,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姿态上“自卑”、口号上“自大”的问题,产业化要么没有目标,要么空喊口号,没有切实合理的节点安排。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节点安排,并且节点还得细一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小步快跑。小步快跑容易跑出信心,跨大了步子,容易摔倒,而且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只有把节点分细,任务分解细化,对找出问题的所在比较容易,纠正起来也比较容易。第三,资金问题。我们目前的投入是远远不足的,作为一个企业,英特尔每年的研发费用超过100亿美元。而我们全国加起来真正的研发费用与这个数目差的极远。同时各方面都很浮躁,今天投入,明天就想摘果子。集成电路是国家项目,任务重大,产业的成功也绝非一两年能实现的,这需要头脑清晰且甘于寂寞的人去努力。这是现实问题,也是产业发展必须拥有的态度。”
集成电路产业面对的不仅是国家战略与安全,终要面向的是市场。尽管专项现在有国家政策支持,但如何去占据市场,需要打造更完善的创新机制与注入更新的商业模式。在发展模式上,目前主要涉及到一个问题,即钱怎么花。产业的发展不能全盘依靠专项,国家设立专项的主要目的在于研发,解决技术层面的问题。至于产业的活跃与壮大,是专项无法承载的。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去带动市场,活跃市场氛围?
梁胜认为,产业要自力更生,需要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来参与,就必须有一套先进的机制体制。政府这点钱其实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有项目了,把钱投入项目里,之后完成合同目标、验收通过。“我自己有一个设想,一笔钱投入下去,将来要收回,我们可以按约定比例占投入公司的股份,占0.1股也行,占100%也行,我们所拿的是原值,而增值部分则用于奖励研发团队。我们的投入资金下去,增值100倍,其中99倍都是研发团队的,这样团队会加快改制,研发效率与项目完成速度会大大加快。其实财政资金完全可以做成一只基金,基金追求利益化,不需要领导小组、不需要管理办公室,我们可以给与一些政策支持与补贴,让它代表政府作出导向。我们也可以打组合拳,如将贷款利率降低点等诸如此类,这样回来的团队会更多。我们经常讲中国的IC产业投入不足,表面上看是10年出一次政策,但是其实哪个政策都解决不了问题,真正需要的是将产业发展的资源组织起来。资源是什么?是人。如何将人才组织起来,并让人才的价值化,是产业发展必须思考的。但这并不指人赚多少钱,而是他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价值与重要性,这个核心问题解决不了,产业的成功发展也是不现实的。”
政府需转变支持方式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诸多政策进行扶持,但梁胜认为,真正迫切急需的政策只有一条:将从事IC的企业上市门槛降低,提高资金筹集的几率,降低融资成本与贷款利率,让股民看到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这样产业就能活跃起来。“目前IC企业的问题是推出很困难,尤其是制造线,生产线要收回成本,要实现盈利,时间周期一般在五年以上。投资人看不到资金回流,看不到光亮怎么办?所以需要把门槛降低。其实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里,真正优秀的企业为数不多,若将这些企业的氛围弄活了,整个产业就有了生命力。”
在政府投资上,梁胜认为可以改革的地方也颇多。“政府不能再直接给企业资金,这种“喂养”式的支持,违反了WTO规则,能解决企业一时之需,却不能给企业长久立足的力量。目前我们的投资应该是降低我们自主设计生产的芯片应用过程里的风险。联想采购英特尔的芯片,我们自主生产的芯片谁来用?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英特尔赔得起,但我们的企业却经不起风险。我们总是做一点点,进不了大的系统商,所以在投资方面,我们应更多的采取战略合作的方式,不盲目追求芯片自给,而是从实际上降低我们芯片应用的风险。”
此外,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专利保护。“集成电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专利保护,是产业立足的核心。目前4G芯片,我们正在放号、布网。对专利的忽视使得我们在3G芯片上处处失利,高通的芯片在3G里其实并不是全球,但美国商务部作为高通的后盾,设立了专利保护,使高通赚得盆满钵满。冯军做300亿的产值,就交给他25亿人民币,市场就是如此不讲理且无奈。所以我们要及时聚焦4G,从产品开始,由国家牵头,建立4G的专利池。美国商务部既然能支持高通,那咱们的工信部为什么不能支持业界建立一个专利池?在这一方面,咱们切莫再重蹈覆辙。”
从整体而言,梁胜认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没有政府资源是不可行的,但他表示产业也需灵活思考,从产业与市场的视角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集成电路产业是面向全球的,我们必须从全球找资源、找人才,终回归全球市场。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出先进、追求世界水平,这一点十分重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充沛产业自身的生命力,集中资源,与世界合作,依靠市场化去带动产业的前行。
一国之所以立,在重点产业上能否占核心位置,国防安全、经济战略是否掌握在自己手上是很重要的因素。集成电路产业的前进是一条漫长之道,却也是必走之道。对人才始终保持渴望、对协同创新不懈坚持,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才能终迎来春天。
人物简介: 梁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主任。
工作履历: 曾任首钢总公司北京钢铁公司团委书记,首钢总公司干部处副处长,首钢总公司齐鲁大厂建设总指挥部组织部副部长,首钢总公司柳州基地建设总指挥部组织部副部长,首钢总公司吉林柴油机厂技术改造领导小组人事处副处长,首钢集团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经委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经委科技处处长,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电子信息产业处处长,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