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通芯城来袭,华强北遭遇强劲对手

来源:国际电子商情网
时间:2012-08-09

分享至:
科通集团是中国的IC元器件分销商,成立于1995年,并于2005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11财年营收为5.6亿美元(约合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高达43.9%。但即使是这样的“行业一哥”,其在中国每年高达2万亿元的IC元器件采购市场规模面前,仍属沧海一粟。

“供应商多,产品种类多,企业客户多,市场集中度极其低。” 科通芯城 执行副总裁朱继志透露,中国IC元器件市场的格局是“大而散”,就算精耕细作近20年的科通集团,其整体市场份额亦不成比例。这也造就了中国特色的华强北现象。位于深圳的这条千余米长电子一条街,簇拥着约5万家渠道商,日客流超50万人次,“蚂蚁雄兵”式地堆积起一个规模达数千亿元的电子产品交易集散地。朱继志认为,在当前的中国商业生态下,单个传统线下渠道的规模很难做大,而有可能改变这种格局的方式之一就是 电子商务 ——背靠科通集团的科通芯城正是因此而来。

与“华强北”争夺中小企业

“我们进行了两年多的调研和筹备。”朱继志表示,对于大科通集团来说,网上商城在规模上更有想象空间。IC元器件是电子产品制造的基础。据朱继志介绍,一部iPhone手机中使用的IC元器件超过100种,采购金额超700元;一台苹果Mac电脑中涉及的IC元器件超过500种,金额约3000元;如果拿一部宝马5系轿车来说,其中使用的IC元器件种类更是超过1000种,价值约1.2万元。

从大的类别来看,这些IC元器件包括主芯片、存储芯片、 电源管理 和无线射频等外围IC、交换机和路由器上的专用IC、电容电阻、连接器和接口等各种接插件。这些并不为公众所熟知的电子产品“幕后功臣”,市场规模巨大,仅中国市场一年的采购额保守估计就达2万亿元。朱继志向记者列举了另外一组数据:这个2万亿元市场中,有超过10万家供应商,他们供应着200万种产品,产品型号达3亿种,企业买家数量超过400万家。

这400万买家中,大中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采购占比相当,均为50%左右,即约1万亿元。前者主要从品牌商和规模代理商进货;后者的渠道则依赖于零散渠道商和门店,诸如华强北的商家。朱继志说,科通集团的客户主要是大中型企业,尽管是业内,年营收规模接近40亿元,但相对于整个市场几乎无法用百分比来衡量,“单个传统线下渠道接触到的客户有限,科通集团差不多20年时间中,有交易的客户数也就2万家左右”。

由于销售人员的覆盖范围有限,大的分销商无法顾及中小企业。而大量中小企业则由大量的微型渠道商来提供货源。朱继志说,以华强北的近5万家商家来说,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企业的销售人员或采购人员,有了固定的货源或客户资源后,就另立门户,到华强北租个门面,人员规模在2-20人不等,“门槛其实很低,收入只要比打工强一些就会维持下去”。

“中小企业没办法享受到规模采购的价格优势,也担心买到的不是原厂正品。”朱继志表示,在传统线下渠道模式中,中小企业的这些需求无法从大型分销商处获得,但他们确实有这样的需求。朱继志认为,中小企业的这种采购需求可以由电子商务来完成。


标签 科通芯城 Mouser代购 小批量芯片 小批量芯片代购 ICKEY IC代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