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魔戒”,连通信息数据、电子设备,你是否会有指环王君临天下的感觉?随着谷歌眼镜(GOogle Glass)及苹果iWatch的推波助澜,可穿戴设备大有崛起之势,甚至出现多款号称“魔戒”的产品。 相似的是,大部分产品只是停留在美妙的想像空间或是概念产品阶段;即使有产品面世,尝鲜的人群也相当小众。 去年11月,谷歌向开发者推出了谷歌眼镜2.0版本,增加了耳机并进行小幅改动,但目前正式量产时间仍未确定。 去年2月,苹果亮出可穿戴式“杀手?”iWatch手表,预计今年上市。根据各种业内消息,iWatch将使用康宁公司的曲面玻璃技术,用户或通过指纹识别技术进行操作。 除了科技巨头,还有更多的玩家试图进入可穿戴领域。诸如耐克发布了两款智能运动鞋,两者均融合了Nike+ForceSensor感应技术,将使用者的运动数据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发送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中,并通过展示功能在社交网路平台上实现分享。 按照市场研究机构IDC分析师Kevin Restivo(凯文·雷斯蒂沃)的观点,“智能可穿戴不会像火箭一样突然腾空而起,但一定会有早期的试水者,科技巨头们都愿意尝试。” 在Kevin Restivo看来,科技巨头纷纷卷入智能手表争夺战,原因在于大型消费品牌是受消费者信赖的,它们拥有集设计、生产和推广于一体的完善生态系统,有可能在智能手表市场取得成功,这是科技巨头的下一个战场。 “从制造厂商的角度分析,目前的智能手机发展正在进入瓶颈期,各大厂商除了比拼硬体参数,已经很难找到新的卖点。”通信世界网总编刘启诚认为,随着智能终端所承载的功能越来越多,它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耗能过大、不易携带等弊端已经显露无遗。让手机回归手机,治愈对“多功能”手机的过度依赖症,正是用户的潜在需求。此时,一批穿戴设备即将迎来它们的市场机遇,国内外的一批通信、互联网巨头既然争先恐后,说明它们已经发现,穿戴设备将带来利润丰厚的新市场。 伴随这股热潮,国内资本市场涉及智能可穿戴的概念股也在去年迎来一次集中爆发潮。但在一家私募机构的首席TMT调研员看来, 很多智能穿戴概念股公司却并没有业绩支撑,市场鱼龙混杂,有的纯属概念炒作;“虽然市场对智能可穿戴设备期待很高,但目前还处于描绘很美好,实际用处却没有那么美妙的阶段。” 从技术角度来看,英特尔投资部中国区总监卜君全认为,制约可穿戴设备发展的瓶颈有三点:“传输、电池、功耗”。 而在艾媒咨询CEO张毅看来,未来的可穿戴式设备将继续解决三个方向问题:一是晶元处理能力的提升,二是如何明显解决用户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如何落地以及生态系统的构建。 “以移动医疗为例,移动医疗的方式应该是可穿戴和移动互联网与线下医疗体系结合,可穿戴式设备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这就像光生产轮胎没有意义,只有和汽车整体以及交通路况等结合在一起才有意义。” 张毅说。 此外,安全隐私等也是智能可穿戴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典型案例就是谷歌眼镜,自面世之日起就一直面临各种隐私纠纷。而在产品设计专家看来,智能可穿戴更像是时尚产品和电子产品的结合体,一款可穿戴设备首先要在外观上让人想戴,才有资格谈其他功能,但是现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从时尚角度而言,显然还不足。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MS的数据预测,到2014年,以Google Glass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采纳率将会增长250%;到2016年,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660万,市场规模或将达到60亿美元。 有一种观点认为,电脑等是以天甚至周为使用频率的应用;手机等是以小时甚至分钟为使用频率的移动应用,而智能可穿戴设备将是以秒甚至微秒为使用频率的应用。按照一般规律,高频应用会“截流”用户需求,甚至如黑洞般吞噬掉各种碎片化的时间,它们总有一天会取代低频应用,成为主流。
ICkey(云汉芯城)是一家一站式电子元器件采购网, 提供Digikey、Mouser(
贸泽
)、Element14(e络盟)、Wpi(
大联大
)、Future(
富昌
)、Avnet(安富利)、Arrow(艾睿)、Chip1stop、Onlinecomponents、Master等主流供货商的芯片采购服务,在IC采购, 元器件交易和IC交易业务领域中排名的在线采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