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路透社周一发表题为“一切皆在手腕——谁具有破解‘
智能手表
’难题的愿景?”(It s all in the wrist - Who has vision to crack the smartwatch ?)的评论文章称,虽然科技企业纷纷进军可穿戴计算设备市场,但具有将这种设备带向成功的实力和愿景的公司却屈指可数,而
苹果
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以下为文章全文:
革命性品
智能手表或许与智能手机一样具有革命性——这种戴在手腕上的智能设备,能将我们的身体与数据联系起来,还能将我们与整个世界连接起来。不过,目前只有少数公司具有将智能手表推向成功的实力和愿景。
提到智能手表的开发,科技行业并不缺少在这方面的尝试。过去30年间,钟表制造商和其他厂商都一直在给腕带增加计算器、日历和无线数据连接等功能。
三星电子上周三也做出了同样尝试,在德国柏林推出了智能手表Galaxy Gear,但据知情人士透露,Galaxy Gear不会成为改变可穿戴市场“游戏规则”的品,与其它是重新定义这种品类别的一次尝试,倒不如是一种时尚用品。
索尼也推出了兼容Android系统的新款智能手表SmartWatch 2,而苹果公司与谷歌也表示对开发这种品感兴趣。支持者认为,智能手表的市场潜力巨大。根据瑞士信贷发布的研究报告,得益于语音技术、生物识别、通讯、云存储及能耗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到2017年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式设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
英国市场研究公司Generator Research首席分析师安德鲁·希伊(Andrew Sheehy):“看一看我们今日是如何体验移动通讯的——这显然不是终点。”他指的是,大部分人把手机贴在耳边,从口袋里掏出手机读信息,或查看电子邮件时遇到的尴尬。希伊表示:“如果你看一看今日的手机,心中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手机就只能这样了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智能手表或数字眼镜等可穿戴式设备,能够取代智能手机上多项略显笨拙的功能,同时加入我们目前尚可望而不可求的新功能。美国手机厂商Plantronics CTO乔·巴顿(Joe Burton)表示,通过接入身体、物体和其他设备上面的感测器,它们可以提供该公司所称的“情境智能”(contextual intelligence),利用相关数据打造一种“实时、高度个性化的体验”。
仍属小品
乔·巴顿之所以对可穿戴市场前景颇为乐观,是因为技术不断取得进步,越来越精明的用户已经熟悉了智能手机、移动应用、蓝芽等无线通信协议。近年来,感测器的价格和尺寸都在快速下滑,令其成为许多智能手机品的基本功能。根据瑞士信贷发布的可穿戴技术市场报告,三星旗舰智能手机Galaxy S4就内置了9个感测器。
蓝芽智能(Bluetooth Smart)晶片制造商CSR的保罗·威廉姆森(Paul Williamson)表示,蓝芽设备消耗的电量更少,可以将数据通过手机传输到手表。他,随蓝芽技术被整合到采用新一代iOS和Android作业系统的移动设备上,“智能手表可以接收智能手机上任何应用的数据。”
例如,Magellan Echo等智能手表能以无线方式,从智能手机上接收各类第三方健身应用的数据,同时还不需要频繁充电。英国科技顾问公司Cambridge Consultants互联设备部门主管蒂姆·恩索(Tim Ensor)认为,所谓的蓝芽智能晶片将成为“真正改变行业规则的技术”。Cambridge Consultants既为其他公司提供谘询,也自己开发新技术。
但迄今为止,可穿戴设备仍然只是早期用户的小品,比如Pebble智能手表的粉丝,以及耐克Fuelband或Under Armour FitBit等智能健身系统爱好者。Pebble智能手表自今年早些时候上市以来,销量已达到10万块。
存在诸多障碍
Generator Research的希伊表示,可穿戴设备也因此存在一些障碍,大多数早期用户要么认为这种设备太小,要么认为缺乏成为主流品的关键要素。这意味,若想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厂商不仅要具备必要的资金和资源,而且还有能力依赖硬件、软件、云计算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现有技术。他:“这是一项颇为复杂的技术。能做到这两点的公司屈指可数。”
首先,可穿戴设备市场仍然存在技术障碍,如设备能耗问题。据市场研究机构Lux Research移动能源分析师科斯敏·拉斯劳(Cosmin Laslau)介绍,可穿戴设备的电池尺寸必须要比智能手机电池小5到10倍,因此,这便需要在硅电极(silicon anode)等微型材料和包装方面进行创新,比如苹果公司目前正在开发可摺叠电池。
其次,还需要质量更优的显示系统。苹果公司和三星都在开发曲面玻璃(curved glass),据知情人士透露,三星今年在显示器方面的投资将超过60亿美元,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弯曲式移动设备。
后,我们还应该记住一个事实,那就是穿戴移动设备与携带移动设备是大不相同的。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分析师安吉拉·麦金泰尔(Angela McIntyre)表示,重要的是,可穿戴设备的样式必须新颖。Filip Technologies曾用时三年开发出一款手表品,并试图让孩子和家长都接受它。
成败关键因素
家长借助于Filip Technologies的品,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追踪孩子们的活动,并与之交流。今年7月刚刚加盟Filip Technologies担任CEO的乔纳森·佩切(Jonathan Peachey)表示:“相比与携带型设备的关系,消费者必须与可穿戴计算设备建立更为亲密的联系。”
乔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教授塔德·斯塔纳(Thad Starner)表示,用户界面将是决定可穿戴计算设备成败的关键,得益于他在可穿戴计算设备领域的先驱性研究,斯塔纳终成为谷歌眼镜项目研发负责人。他指出,给腕表和头戴式显示器开发移动界面,需要大量实验,好的办法是,创建多个“逼真的实验室”,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斯塔纳,“眼下重要的事情是,缩短用户有意实施一项任务和真正行动起来完成这项任务之间的时间。”他的另外两个研究项目也指向了这种可能性:一种新设备可以通过语音让斯塔纳在校园遛弯时回答学生的短信,而另一种手势界面则能理解手语。
即便克服了上述障碍,可穿戴设备的用途究竟会有多大?市场监测机构Euromonitor分析师麦克拉·格洛夫科(Mykola Golovko)表示:“确认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用途或作用,是今天全行业面临的一个核心课题。”
未来用途争论
目前,可穿戴设备吸引力的前景,是用作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奴隶”:从人体或外部环境搜集数据,然后传输给智能手机。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则起到互联网入口的作用,对可穿戴设备传输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与其他数据整合,后再次发送至可穿戴设备。
Cambridge Consultants智能系统技术负责人罗布·米尔纳(Rob Milner):“在这个世界上,智能手表的作用不是去替代智能手机,而是保持数据传输的流畅性和可接入性。”
但这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做的事情。市场研究机构HIS分析师肖恩·沃尔克(Shane Walker):“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多感测器组合包和低能耗无线晶片,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传输手段必须更具吸引力和实用性。”这就意味,无论是谁终破解了可穿戴设备大市场这道难题,与其它是一家纯粹的硬件厂商,倒不如是业务覆盖范围扩大的公司。
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分析师莎拉·罗特曼·艾普斯(Sarah Rotman Epps):“你可以将我看作是一个智能手表的质疑者。我认为,也许除了苹果公司,其他任何一家厂商都没有能力让智能手表变成成功的主流品。”
三星态度谨慎
苹果公司对在可穿戴市场的具体动作始终守口如瓶,公司CEO蒂姆·库克(Tim Cook)只是在公开场合表示,腕部设备是“很有趣的品”,但苹果公司已经在日本注册了iWatch商标。苹果公司持有的多项专利也与腕戴设备有关。
谷歌已经凭藉谷歌眼镜率先进军可穿戴市场,这款品内置了一个小型显示器。另外,谷歌还收购了曾在2011年发布过智能手表的创业公司WIMM Labs,同时还通过Google Now展现了在语境信息领域的技术实力。Google Now可以挖掘用户电子邮件、地理位置和其他数据,从而提供个性化数据流。
希伊表示,微软、雅虎等科技公司也有可能会开发可穿戴计算设备。他:“如果三星和谷歌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而苹果公司却失败了,恐怕会对这一市场的格局生重大影响。”如果Galaxy Gear只是三星打响进军可穿戴市场的“枪”,那苹果公司反倒没有什么太担心的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1999年和2009年曾在这一市场遭遇过两次挫折,三星在推出新一代智能手表时变得异常谨慎。该人士:“三星正试图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即它不是追随者,而是早在重要竞争对手(即苹果公司)之前,就已涉足可穿戴市场。不过,三星目前仍在试探这一市场,不想冒巨大的风险,在一个迄今尚未得到证明的新品类别上下太大的赌注。”(清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