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盖世汽车网
时间:2013-07-11
福特汽车在北美正将一些触屏控制功能改回按钮或旋钮设计,因为这些功能在消费者看来并不实用,甚至会带来麻烦。同时,美国汽车协会通过实验证明乘客同司机说话、用手使用电话和用声控技术使用电话这三种行为,对注意力分散的程度差不多。在汽车业争先将消费电子装入车内的潮流中,这两则故事似乎是背道而驰。
它会成为汽车界反思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转折点吗?当前所谓的先进技术中,有哪些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华而不实,甚至存有风险的?人类追求汽车智能化的边界到底何在?围绕这些话题,盖世汽车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调查时间:2013年7月1日至7月7日,参与人数1451位),并对业内代表企业与专家进行了访谈,下文将结合调查结果逐一阐述。
福特“反潮流”的举措意味着汽车智能化步伐可能放缓?这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是杞人之忧。调查1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业内人士(72%)对于智能化汽车的发展趋势依然持乐观预期,认为福特一案仅能说明部分智能化技术仍待改进。
汽车智能化是人类生活智能化大趋势的一部分,在IT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出现后,人类的生活开始发生巨大改变,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新的沟通方式取代了旧的,它的结果是社会与经济活动的效率更高了,这是我们所讨论的智能化及它的价值所在。这一场革命并没有结束的兆头,事实上它可能才刚刚开始。
简单而言,汽车行业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原来由机械操作完成的,或不能完成的功能通过电子化来实现对车辆更好的控制,使驾乘更加安全与高效;第二是更多的影音娱乐功能集成在车内,这让驾乘人员可以在更轻松的环境中达到目的地,也就是经常提及的Infotainment。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数据管理部副处长李伟利曾表示,从长远来考虑,汽车智能化非但不会威胁车主驾驶安全,反而会帮助其提升驾驶安全性。一旦未来智能的交通系统平台共享后,车、路、人有望通过信息的互享及时了解路况和周边驾驶情况,并预先采取措施避免伤亡。与此同时,智能交通系统的出现能够帮助车内驾驶员设计的驾驶路线,从而减缓现阶段严重的堵车现象。李的描述代表了调查1中多数人的观点,这也是汽车智能化应该追求的目的。
但汽车智能化发展速度可能要低于许多消费者的预期,因为所有汽车技术的发展,都不可让汽车的安全性作出丝毫妥协,它们要克服各种极端天气、震动、灰尘或者油腻等“恶劣”环境才可能应用于汽车上,这使得很多消费电子产品往往在诞生很多年之后才可能在汽车上看到。其次,包括汽车智能化在内的许多技术的发展,都不可避免会经历一些弯路和挫折,现在看来,车企将音量控制由旋钮改为触屏控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因为从用触屏来控制音量意味着视线必须落在屏幕上,而按钮则不需要。
尽管如此,汽车智能化仍是整个行业努力的方向,因为它将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降低能耗、减少事故、提高交通效率等等。在与博世、德尔福和Nuance等负责电子或安全业务主管的交流中,他们也都表示智能化理念的提出并非空谈,是基于市场需求、汽车技术可行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提出的设想。目前不成熟的技术终将走向成熟,而错误的技术路线也将在市场应用中得到纠正,福特的举措正好说明了汽车智能化发展并未偏离理性的轨道。
充分认识汽车智能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对于这类技术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调查2中,我们列出了4个可能存在的风险,结果显示,业内人士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功能电子化使复杂性增加,稳定性降低”和“智能化降低驾驶员安全行车意识”上,分给有36%和26%的人选择此项。
近年来发生的全球大规模汽车召回事件中,由电子系统引发的故障占了很大的比例。在2010年丰田因自动加速在全球大召回的案例中,就曾出现对汽车过度电子化带来的风险的讨论,但类似的讨论并没有阻碍汽车智能化或电子化发展步伐。各类电子功能依然为消费者所青睐,汽车厂商也乐此不疲地推出具备此类性能的技术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些技术中有些被大规模应用并被证实是可靠的,但也有一些被证实为华而不实的。关于这些技术调查3中将会进行详细介绍。
在国内有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给汽车电子化的发展带来许多启示。在某个城市的一次暴雨中,一些汽车被水淹没导致发动机熄火,电动车窗与车门行车安全锁失效,车内人员无法从里面打开车窗而被淹死。这可以视为汽车过度电子化带来的致命后果,它提醒汽车研发人员一些基本的功能并不太适合用电子化方案来完全替代。
汽车智能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让驾驶变得更加轻松与从容,比如ESP、TCS、 ACC以及自动刹车和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但这些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让驾驶变得更加容易的同时,也可能加重驾驶员对自动化技术的依赖,而降低自身安全行车意识。在技术还未达到完全可靠与成熟的条件下,这很可能将带来灾难。而解决这一问题,不仅仅是技术研发人员的责任,企业、媒体与协会应教育消费者,不能一味夸大一些自动化功能的好处,而政府在法律制定上应明确定义驾驶员的责任。
尽管汽车互联距离现实生活还十分遥远,它可能带来的风险却早有讨论,主要集中在系统受到黑客或病毒攻击上。在调查2中,这一选项也获得了约18%参与者的支持。另外有16%的人士认为,随着汽车电子功能越来越多,而且呈现整合趋势,这很有可能导致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影响汽车整体的安全性。尽管暂未出现典型案例,但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各方不容忽视之处。
在调查3中列出的智能化技术中,“语音控制”和“汽车遥控”被业内人士评选为不实用的两个功能,此两项分别有27%和26%的参与者选择。目前,语音控制系统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车型上得到应用,不过流行的未必就是实用的,福特汽车北美区域将触屏与语音控制功能改回物理按钮设计说明了此点。而目前这一技术为诟病之处在于语音识别不准确。
美国汽车协会通过实验还发现语音控制与用手持电话,对注意力分散程度差不多。我们的线下采访中,大多数人普遍认为车载语音系统的优势就是其可以解放驾驶员的双手,避免车主因接听电话分心而危害行车安全。如果被证实语音控制与用手持电话分散的注意力相当的话,车载语音系统的功效就会大大降低。
汽车遥控是指不进入车内,通过汽车遥控器来操控汽车。国内自主车型中,去年上市的比亚迪速锐已经配备了该项技术。不过,通过与速锐车主的接触发现,该项技术对于车主而言新鲜感明显大于实用性,据介绍,速锐遥控驾驶时的车速只有2km/h。如此慢的速度还只能在十米范围内有效,在实际生活中,很少人会有时间真正去使用这项技术。
另外,“触屏操作”和“自动泊车”功能也获得了较多的选票,分别占比14%和13%。触屏多媒体系统虽然在理论上操作简单,但是过多的功能集中显示在一个小小的触摸屏幕上,反而会增加实际操作的时间,而且时常出现的反应延时和系统死机情况也会徒增诸多不便。自动泊车与上文提到的汽车遥控同属于无人驾驶的概念,与汽车遥控的境遇相似,同样被证实是一个很少被应用的功能。
认为“蓝牙电话”和“定速巡航”实用性不强的参与者分别占比7%。相对而言,电子导航的实用性则比较强,现实生活中,多数消费者会另外付费加配电子导航仪也说明了其重要性,在调查3中,没有参与者选择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