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2-11-27
纯电动汽车(EV)作为新一代汽车备受期待,虽然作为市售车普及迟迟没有进展,但在日本2012年10月20日在茨城县筑波赛车场举行的“日本EV节”(日本EV俱乐部主办)上,有些动向令人预感到,EV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普及。
日本EV节每年举办一次,其间会举行电动卡丁车耐力赛、花样驾驶表演、改装EV耐力赛及大型汽车厂商主办的EV试驾等活动。
作为EV定点观测的一部分,笔者每年都会参加EV节。今年的EV节有以下三个特点:(1)改装EV配备了日本厂商生产的锂离子充电电池;(2)五大汽车厂商竞相展出市售EV;(3)移动型快速充电器亮相。
参赛车辆40%以上配备有锂例子电池
近年来,改装EV耐力赛的参赛车辆配备锂离子电池的比例不断提高(图1)。3年前大部分还是配备铅蓄电池,采用锂电池的非常少。
图1:“日本EV节”上改装EV耐力赛的参赛车辆总数和配备锂离子电池的车辆比例。纵轴上,参赛车总数的单位是“辆”,锂离子电池配备比例的单位是“%” (由日本TechnoAssociates公司绘制)
今年的改装EV耐力赛的25辆参赛车中,有11辆配备了锂离子电池。虽然与去年相比没有增加,但参赛车辆的40%以上都配备了锂离子电池(大部分是中国制造),而且前五名车辆全都配备了锂离子电池。今后,随着锂离子电池成本进一步降低、更加容易购买、无需过多担心电量不足,配备锂离子电池的车辆将会占到一半以上。
配备东芝锂电池的电动汽车备受关注
图2:山梨EV研究会的“富士山 de EV Wagon R”采用了东芝的SCiB
锂离子电池方面的新动向是配备了东芝“SCiB”锂离子电池的改装EV参赛。山梨EV研究会(代表:轰秀明)的参赛车辆“富士山de EV Wagon R”以铃木的“Wagon R”为原型,配备了12个(容量为13.2kWh)SCiB(图2)。虽然是首次参赛,但1小时行驶了26圈(因犯规受罚,计为25圈),终获得第五名。SCiB是通过在负极采用钛酸锂(LTO)材料而提高了寿命及安全性等的锂离子电池。
以前车载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以汽车厂商与锂离子电池厂商的排他性合作开发为主。而东芝的SCiB已被三菱汽车的“i-MiEV M”和“Minicab-MiEV”、本田的“飞度EV”等多家厂商的EV采用。此次甚至首次配备在了普通用户的改装EV上。
虽然也要取决于东芝以何种速度推进SCiB的低成本化,但在今后,估计在其他改装EV及定位于轻型汽车与轻便摩托车之间的环保车“超小型交通工具”中配备SCiB的车辆会越来越多。
五大汽车厂商的EV汇聚一堂
EV节也逐渐成为了大型汽车厂商提高EV知名度、普及推广EV的舞台。本届EV节上,日本五大汽车厂商的EV首次聚齐。除三菱i-MiEV、日产“LEAF”、丰田“普锐斯PHV”等老面孔外,丰田“eQ”、本田“飞度EV”及马自达“德米欧EV”也都带来了展示车和试驾车 。
此次首次展出EV的三家企业都以向企业租售EV为主,每年只向市场投放几百辆左右,从目前来看离普及还很遥远。即便如此,五大汽车厂商的EV能够汇聚一堂并能试驾意味着EV今后有望普及。
除日本国内大型汽车厂商以外,德国戴姆勒继去年之后再次展出了“Smart fortwo Electric Drive”。此外,SIM-Drive、ElecTrike Japan及从事EV改装等的东京R&D也首次参加了EV节。EV风险企业SIM-Drive的“SIM-WIL”通过展示和试驾显示了其实力。
改装EV中,除了常见的丰田跑车800(丰田东京汽车大学)等以外,此次还有以“保时捷911 Turbo”及“Caterham Super 7”等个性汽车为原型改装的EV 。虽然将改装EV作为业务还很难成功,但如果对这些趣味性强的跑车及经典车进行改装,则有可能成功。
在哪儿都能快速充电
在本届EV节上还有一款首次亮相的产品,那就是移动型快速充电器。销售轮胎及车轮等的Miwa Tire公司(京都市)展出了EV用移动快速充电车“Q电丸” 。
Q电丸以日野汽车的卡车“DUTRO”为原型,配备了柴油发电机、锂离子蓄电池及快速充电器(菊水电子工业制造)。只要有Q电丸,就可以跑很远去为电量不足的EV充电。另外,菊水电子工业的配备有快速充电器的旅行车也来到了EV节现场,为厂商的试驾用EV和普通参与者的几辆EV充电 。
实际上,笔者也是在东京都内租了辆日产的LEAF开到筑波来的。幸好,在筑波赛车场能够充电,回去的时候就不用担心电量不足了。
菊水电子工业表示,“近,在这种活动中请我们来帮忙进行快速充电的邀请越来越多”。虽然该公司的员工苦笑着说,“这只是用来在这种情况提供帮助的,还没到能销售快速充电器的程度”,但同时该公司也对固定型快速充电器,以及像Q电丸这样的移动型快速充电车辆及移动充电服务的问世充满期待。
确实,从现在的情况来看,EV的普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从此次活动可以看出,如果大部分汽车厂商都销售EV,固定型或移动型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EV就有可能快速进入“普及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