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企业辣么多,能赚钱的有几个?
中国无人机产业爆发力很强,也广受资本市场关注,但无人机行业并不成熟,仍面临空域、安全监管、标准欠缺以及山寨模仿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成为无人机企业能否突围的关键。
在刚闭幕的第17届深圳高交会上,《财经日报》记者通过采访现场企业人士发现上述情况。
根据2013年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重量小于等于7公斤的微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500米、相对高度低于
120米范围内,无须证照管理,但应尽可能避免遥控飞机进入过高空域;重量等指标高于上述标准的无人机以及飞入复杂空域内的,驾驶员需纳入行业协会甚至民
航局的监管。
一位无人机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无人机真正工作载荷是它的挂载,无人机挂上摄像头就可以航拍,挂上测绘仪就可以勘测,如果挂上爆炸物就能实施爆破,随着
无人机续航能力越来越强,能搭载的东西越来越重,民用级无人机安全成为非常需要考虑的问题。但监管的现状是,民航局等相关部门其实并不知道如何有效管理,
只有一刀切,设定一定范围内无人机一律不准进入,但对于行业而言,这并不是好的发展方向。行业呼吁,希望国家出台更详尽的监管规定,对无人机进行更有效的
分类监管。
飞行监管带来的是无人机操作手培训行业的兴起。按照国家民航局的规定,今年4月起,无人机驾驶员资质及训练质量管理由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负责,但因为无人机操作手培训进行不久,其中仍有很多需要规范的方面。
缔飞航空集团科研总裁王猛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目前,各国对无人机的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规定,仅允许以电影拍摄或者记
录为目的的无人机在天空中飞行,商用无人机则需要申请,商用无人机在美国面临的监管难题,已影响了行业快速发展,中国的管理也面临相似情形。
其次,中国的无人机行业标准欠缺。“可以说无人机行业目前几乎没有标准,所以不同公司的设计和产品形态各异。”王猛称,目前当务之急是制定无人机分级分类
标准、生产研制标准等,先制定企业标准,再推行业标准,后再形成国家标准。目前缔飞航空正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行业标准制定。
令无人机企业头疼的问题,莫过于技术复制和模仿。一名业内人士讲了个小故事,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去某公司交流,当提到政府部门可以为企业做点什么时,该公司的相关负责人指着公司附近的试飞平台说,能不能帮我们把对面那家经常侵犯我们知识产权的公司制止一下。
正因为面临上述问题,业内人士对于无人机产业未来发展既有期待也心存忧虑。“无人机产业爆发力很强,但目前无人机企业能否承受这种爆发,还是一个有待观察的问题。”王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