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创业”爱好者们,你们家人都知道吗?
一些“创业明星”近来被指身份和项目交易额作假而备受热议。
在创业大潮席卷下,创业领域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创投机构扎堆儿、创业项目井喷,创业者更是受到社会热烈关注,这其中不少人成了炙手可热的“创业明
星”。在资金与各路人马抢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浮夸和造假的现象,比如,创业者编造经历、夸大融资金额、夸大用户数量等,似乎成为创业圈路人皆知的潜规
则。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创业圈各方的共谋。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领域,一直存在这样的共识:在某个行业或细分领域只有和第二,没有第三。在一个行业内,如果谁率先获得压倒性的融资金额,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其他竞争对手出局。
在这种压力下,创业者就不得不学会包装自己。编造学历、编造履历、夸大活跃用户数、夸大融资金额等是家常便饭,给自己的融资数额加一个零,把“人民币”改成“美元”的也不在少数。为的就是吸引投资人和媒体的目光。
投资者对此类做法往往会采取默许的态度。因为早晚有一天这笔投资是要撤走变现的,当然肥皂泡吹得越大,越早退出越好。甚至还出现了一种现象,似乎投资大佬只要捧谁,谁就能创业成功。
“粉丝经济”是制造“创业明星”的又一土壤。名校毕业、履历丰富、年少轻狂、身价不菲这些标签贴在一名创业者身上,自然能博得无数粉丝追随。粉丝往往都是
盲目的,他们会将对创业者的认同和好感嫁接到对公司和产品上。到头来,这些创业者只求达到营销和造势的目的,而忽略了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
对于创业圈浮夸之风,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今年3月公开指出,IT产业与互联网产业存在很大诚信问题,出现严重的数据造假,甚至出现了“税前营业额”这种奇怪的名词。
浮夸实则就是弄虚作假,不但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诚信问题,还反映出当下一些人对于创业的态度。创业不是一场名利的盛宴,而是为自己、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
创业不是儿戏,是真刀真枪的肉搏。回头看,那些已经成功的创业者,无不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事实已经证明,那些弄虚作假,哗众取宠的创业者虽然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但后都逃不过失败的命运。
浮夸并不是创业者应有的表达方式。一个贪图虚名、浮夸之风盛行的创业生态圈,无疑会抬高社会融资成本,推高创业风险,一旦创业失败,到头来还是整个社会为
其埋单。另一方面,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因此,相关机构宜将创业者的诚信纳入到个人征信系统中来,让诚信者受益,让失
信者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