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efocus
时间:2014-08-31
CPU一直以来被视为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两弹一星级技术,我国企业掌握此技术的时间也不过10年左右,而在电子业薄弱的东北,如今也迎来了东北颗32位CPU“吉湾一号”。8月27日,记者来到了“吉湾一号”CPU的诞生地——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一探其成长过程。
CPU的国产化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基础
中国于2006年将“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列为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并列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尤其在今年政府大力提倡发展本土化产业,并且着重重申了中国“芯”的重要性。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要“加强安全可靠软硬件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安全可靠关键软硬件应用推广计划,以重点突破、分业部署、分步实施为原则,推广使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及整机系统。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惠民工程和财政资金支持的重大信息化项目的政府采购部分,应当采购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产品。鼓励基础电信和互联网企业采购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整机和系统。充分利用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动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各类终端开发应用。”
“吉湾一号”CPU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一种安全可靠,极具性价比的核心处理器应运而生,“吉湾一号”的设计研发前后历时5年,投资近千万。吉湾一号具有高性价比、安全、可信、无后门的特点,终端产品可在成本敏感、安全敏感的政府、企业等领域替代PC。可作为政府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办公系统基础。
高中生5年励志长跑缔造东北芯
CPU的研究一直以来都被认为只有名校出身的“高大上”才能参与的研发项目,可是“吉湾一号”却是由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土鳖”主研设计的。
黄玉硕——“吉湾一号”的主设计师,从小痴迷电子与计算机技术,高中阶段大量的学习时间都被他用来学习计算机课程,导致他没能考上大学,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他对计算机技术的一往情深,他通过自学完成了大学里计算机、电子等相关课程的学习。高中学历的他先后在几家企业信息中心和软件公司从事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工作,并考取了IBM的DB2数据库工程师资格证,作为总工程师带领团队为延吉卷烟厂开发企业资源管理系统。2000年开始进入计算机设计领域,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基于500MHz、1GHz、3GHz等不同主频CPU的计算机主板设计。
5年前,黄玉硕从“中国整个计算机行业利润率低,而上游的集成电路企业尤其是国际CPU巨头却赚得盆满钵满”的实际情况认识到:要生存、要利润、要发展就必须进入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掌握核心技术。于是,黄玉硕提出要设计自己的CPU,经过了5年艰苦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吉湾一号”——东北首个32位处理器终于诞生。
打破国际垄断CPU国产化意义深远
统计称:我国芯片市场销售规模达数千亿元,基本由国外公司垄断。据工信部下属科研机构统计,2013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销售规模达9166.3亿元。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庞大的市场,却由国外公司垄断,不但绝大部分利润由国外公司挣取,还对我国国家安全带来威胁。“吉湾一号”的诞生为我国打破国际垄断,赢得国际上的话语权有着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