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Fweek 电子工程网
时间:2014-06-30
今天电子产品的爆发式成长,一方面是整个硬件,软件,服务三位一体的生态圈井喷式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产品知识难以赶上普及的步骤。当然,任何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你是不是真的懂产品?作为一个懂产品的用户,自然在挑选上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一些,另一方面,知识在任何时代都是有价值的产物。
饶了一点儿圈子,我们来谈谈当今智能电视的CPU之争夺,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智能电视,到底用高通的骁龙?还是用晨星的Mstar?
这是个很血腥的问题,其针锋相对的程度,犹如A卡用户与N卡之争,也不逊色于IOS与Android之争。当前能够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产品,都有其过人之处,写这篇文章,我只能尽可能的从专业角度对于两种产品进行客观的描述。
举个例子:
乐视新发布的4K电视X50 Air、S50 Air、S40 Air,全都采用了Mstar 6A918芯片,很多人以没有采用高通的骁龙600而作为喷点,下面说说喷子们错在哪儿了?
当智能电视和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也走了PC曾经类似的路,就是GPU开始从CPU分支出来,各个元器件厂商也开始有更加专业的GPU方案,而不是以往的CPU跑到死的节奏,虽然在生产上,依旧是将GPU和CPU封装到一起,但是他们的分工已经截然不同了。
下面我们得普及一个概念,什么是视频的硬解码和软解码。
软解码就像电脑上一样,纯粹使用CPU的计算性能来处理视频解码的工作,CPU性能越强播放视频的效果越好。硬解码则是使用专门的硬件进行视频解码,例如电脑上可以用显卡的GPU,而手机上普遍会在主芯片中加入专门的解码电路。软解码在兼容性和图像效果上有优势,但是功耗高的毛病一直没解决,而硬解码功耗极小(这点对手机和电视机非常重要),而且成本极低(相对于同等解码能力的CPU)。
在ARM架构的芯片上,普遍采用了将CPU、GPU、解码电路三者封装在一起的方式。因为ARM架构的CPU性能与桌面的CPU无法相比,即使是快的四核、八核ARM CPU性能也很有限,不能流畅播放高码流的高清视频。这时专用解码电路就帮了大忙。
大体如此,顺便解释了很多人一直疑惑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四核、八核手机那么彪悍,播放高清视频却不流、玩游戏画面却很卡?答案现在显而易见了——解码电路不给力,或者GPU不够强。
再回过头来看看高通和Mstar 6A918的情况,高通的处理器有着非常彪悍的参数性能,4核1.7G的主频是很诱人,但是问题出在哪儿?
高通的处理器,集成的是Adreno系列GPU,其必须要额外外挂4K解决方案的DSP芯片,才会使得4K的播放正常进行,外接DSP芯片在解决了骁龙600不支持4K播放的尴尬后也带来了电路方案复杂,且成本提高的不便,这对于电视的体验是不必要的。
Mstar 6A918这颗芯片采用4核Cortex A9架构,单核主频为1.5G,足以完成绝大多数应用的需求。但重要的是,这颗芯片中集成了支持H.265 4K硬解码的专用电路。没有H.265硬解码来谈4K都是赤裸裸的耍流氓,而这颗芯片可以说是目前4K电视的选择。
结论显而易见,用Mstar 6A918播放4K高清超高清视频,比高通更合适,成本也更低。高通的方案优势在于基带集成,而非解码技术,这对于手机是关键,但对于智能电视并非如此。
4K的到来,实际上路还很长,在PC领域独领风骚的英特尔没有在移动领域继续辉煌,同时在智能手机领域一骑绝尘的高通也未必能在智能电视领域混的风生水起,鹿死谁手尚不可知,名气应该不妨碍我们对产品的判断。
由此看来,乐视选择Mstar6A918而没有偏向于高通,是对的。
当乐视已经决定做4K电视时,他们满世界地去买版权,结果就发现了一部。“正式发行的就只有那一个,英国的一场演唱会。”乐视网联席CTO袁斌说。
现在大家广泛议论的4K电视,其实是缘起4K显示技术,即好莱坞电影制片商发布的一种新的数字电影分辨率,将会4倍提升高清效果的这一技术,将导致彩电行业的一次大改革。
他们2013年天天开会,乐视总制片人郝舫的态度很坚决,“如果说之前还有很多人对我们做电视、买版权这个事有疑问的话,那么现在已经证明了老贾(乐视CEO贾跃亭)走对了。所以在4K上,买不了就自己做,现在谁花钱,未来谁就是老大。”
贾跃亭倒是乐意听到他的高管们顺着他的思路在走,虽然这并没有得到他的证实,但很显然他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因为他们看到了同样的趋势,根据NPD DisplaySearch的报告显示,到2017年,4K面板在50寸及以上液晶电视中的占比将达到93%。“而当4K电视能达到总规模的10%时,这事就有价值了,更何况未来肯定不止这个比例。”郝舫对经济观察报说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当有一天“老贾”终于拍板要自己做4K内容时,“老贾”却非常极端地选择了“一刀切”。
“要做就全做,而不是部分做。”郝舫自己也吓了一身汗,他完全没想到贾跃亭这么激进。“老贾这人做事就是这样,他不断地在说,既然做4K,就不要做‘假’的,不能让4K又成为一个像3D一样被传统家电厂商炒坏的概念。”袁斌的反应跟郝舫差不多,他的压力同样不小,毕竟60%的工作都集中在拿到片源之后的那段时间里,包括各种转码和分发,这都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这些高管们都预见到了接下来的几个月内,贾跃亭会做什么事情。几次重大且终逆转险胜的决定,已经让他在公司内部有了无法想象的威望,连郝舫这样的艺术家气息浓郁的人,都甘于按照他的方式去做事。“他就是一个产品经理,从那天我们决定做这件事之后,他几乎每天都要过问进展,而且是事无巨细的那种。”郝舫说。
再一次押注
这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带有个人色彩的决定,但实际上,包括郝舫在内的乐视高管们对4K的评估在很早就开始了。
他们研究了蓝光、3D,以及更早的每一个视频制式的发展过程,这也包括对自己过往的一些行为的反思。当然无法忽视的一个原因就是乐视去年7月发布的超级电视势头不错,这款比市面上的4K电视要低一半价格的产品,已经累计销售了几十万台,而贾跃亭的目标是在今年卖出去100万台。“这么多电视,如果没有4K的内容,那就没有任何的价值。”郝舫说。贾跃亭给乐视定的商业模式是硬件免费,靠软件挣钱。这当然也是因为他们此前在版权上的投入,使得乐视的付费用户是的,他们是有机会去实现这个互联网领域理想的商业模式的。“所以,怎样使买乐视电视的人感到物超所值?只能是提高内容质量。”可是当郝舫他们把圈子扫了一遍,真正在做4K的少得可怜。“全球范围内,索尼拥有的4K版权多,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是一个硬件公司,涉及到拍摄器材层面,很省钱。”乐视TV高级副总裁梁军对经济观察报说。“如果说现有的内容就能够支撑我们的用户规模,那就去买,无非就是多花点钱。但这个事放长远来看,肯定是会赚钱的。”郝舫总是会去跟那些喜欢看片的人沟通,他也会让周围的人去试看4K,“我发现他们只要看了,就离不开它了。”
所以,贾跃亭愿意去投入。实际上,4K的成本也并不如外界传的那么离谱。“尝试了快一年,我们现在能把4K网络剧增加的成本控制在30%以内。”郝舫说,大部分的视频网站对4K的需求不大,更多的是因为它们都不像乐视那样把电视作为重要的业务,“拍出来也没地方播啊,更何况这的确会增加它们的成本。”
优酷与海尔发布了MOOKA电视,爱奇艺则与TCL发布了“TV+家族”电视,这算是视频网站中相对积极的,但市场效果相对有限,因为电视厂商才拥有着更大的话语权。
一方面自己做,另一方面,贾跃亭也要求他们去推动整个生态链。在今年4月发布生态系统“Le4K”的当天,他说要在未来一年里,投入2亿元用于4K内容的制作,另外还有1亿元用于4K电视剧的采购。
如果市场上慷慨的版权采购方提出了具体的需求,那意味着整个市场的风向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大多数制作方都接到了乐视版权采购部门的建议,尤其是在电视剧层面,“没有一家抵触的,他们也考虑到未来市场的需求,还有那些想跟欧美市场做生意的公司,人家早就要求4K了。”郝舫说。
麻烦事
而他重要的工作还是在自制剧上,贾跃亭的要求是先把自制剧做起来,毕竟自己的团队可控性更强,“别的团队,如果有我们的投资还好,其他的我们也只能强烈地去说服别人。”郝舫接到的任务是一年15部剧,400集以上,而且要全4K的。时间非常紧张,因为他们真正开工时,已经是去年年底了。
他在时间就联系了各种器材厂商试设备,那是在去年夏天。他做了一个类似于实验室的项目,涵盖4K拍摄的全过程。结果项目一上来,他就懵了,因为全部的细节都要转换成另一种思维方式,完全没想到会这么复杂。
看上去技术在倒逼内容。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化妆、舞美、灯光、道具这些都得重新来。“镜头一过,连凳子上的灰都能看得清,更别说你脸上的妆了。”郝舫反而更省心了,以前制作团队考虑到成本,有些凑合着就过了,但现在都不用郝舫自己去说,“他们看到拍出来的东西难看极了,有的演员自己出来就骂那些化妆师。”
他们试了市面上所有的4K摄影器材,因为这是4K新增成本里非常大的一块。跟当年升级到1080P(美国采用的目前先进的视频显示格式)有着天壤之别,那时还可以拿着720P的机器“凑合”着用,而4K的拍摄器材必须重新购置。但是,如今主流的4K拍摄机器是索尼的F55,市场售价高达225000元。
郝舫的团队必须在众多的机器中,找出哪些机器更适合拍什么镜头,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集中采购。很多视频网站或者制作公司都不想花这个钱,而老板一开始就没有给郝舫太大的成本压力,“这个成本毕竟是可以摊薄的,老贾定的可是个大计划。”
整个过程出现了很多细碎的事情,郝舫甚至得去考虑化妆师的工作量增大之后,该如何去定报酬。市场上并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模板,他那时还得天天跟技术团队的人开会,他们没办法不去考虑每一组镜头可能带来的后期转码问题。几个摄像器材厂商的技术人员,还有一些进入较早的从业者,他们天天泡在片场给乐视的制作团队上课。
但即便如此,去年底开拍的前两部剧还是比预期的工期要延长了一段时间。郝舫已经完成了3部剧的制作,而现在他们同时在拍6部剧。
技术漩涡
就在郝舫相对找到了方法论之时,袁斌的“警报”还没有完全解除。看上去4K的清晰度只是1080P的4倍,“但工作量要大16倍以上。”
只是在转码这一项上,乐视就辟出了一个专门的团队。这个技术问题在4K时代非常难搞,转码的原则是通过调整压缩比,让内容在拥有画质的前提下,还占用小的存储空间里。而让人头疼的是4K的存储相比1080P来说,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一分钟的片源就有几个GB,一句话的台词,几百MB就出去了。”袁斌说。
终为了保证画质,他们只能用一种“笨方法”,就是不像以前那样所有的帧(一幅静止的画面)按照同样的比例去压缩。“我们真的是要去对比每一帧,一个一个确定它们的压缩比。比如一个摩托车一闪而过,那我们就可以在这几秒上压得狠一点,毕竟时间太快,观众不会看那么仔细。”
结果就是,乐视的转码团队按照内容的类型,设计出了几套独有的算法。“动作片有自己的算法,那种一棵树拍几分钟的文艺片也会有专用的算法。”而且牵扯到画质的问题,都要有人时刻盯着,“他们判断的标准就是自己的观感,这个东西没办法完全量化,即便是我们有算法,也得由视频专家去不断地去优化。”
如果仅仅是一部片,这事也就没那么难了。即便是现在,他们都在同时运行几部片的转码。他们开始大规模地使用云计算,内部还发明了有一个办法,就是把片源拆成好几个部分,通过云分给不同的服务器去做。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以前一小时的4K片源,要用10个小时去转码,但现在只需要4个小时。
贾跃亭在技术上的投入是不计成本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今年以来,服务器的数量倍增。还有现在4K行业流行的H.265,这是去年9月才通过的一项压缩技术标准,它可以在达到同等画质的情况下,把压缩比提高30%到50%。
但因为处于初期阶段,它还必须通过在电视里加入一个芯片才可以实现。贾跃亭又是当场拍板上线这个项目,结果乐视的电视成了个,也是现在少数几个有这个芯片的产品。“别的厂商做这个其实没多大意义,毕竟它们也没什么4K片源,要这个只会加大成本。”袁斌说。
现在看上去,贾跃亭有些不顾一切了。他自己规定,在视频分发上,4K内容的优先级是的。也就是说,如果刚好一个4K的片源和一个1080P的片源都需要上线时,那前者享有绝对的优先权。计划中的每一部自制剧的剧组,他要一个个开会,几百集的内容都要过问。“他是那种会关注内容题材的人,你不要只是给我讲大概的东西,每一集我都要听。”郝舫自己都十分惊讶他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热情。
“老贾的目标是要占领七成的4K内容市场,这会垄断这个行业的,所以其他人越犹豫,他就越坚决。”业内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称。“你想想看,如果真的有一天,老贾又押对了,那个优势可是会让竞争对手绝望的。”郝舫说到这句话时,两眼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