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
时间:2014-06-20
可穿戴式设备并不是近才出现的概念。早在1998年,精工就推出了一款兼容Windows 95的智能手表Ruputer。此后,IBM、Fossil、Zypad、摩托罗拉等厂商也曾相继推出智能手表产品。但直到近,可穿戴设备才受到众多厂商的热捧。
2012年4月,谷歌发布谷歌眼镜,将智能可穿戴设备带入公众的视野。之后,苹果、三星等巨头,华为、索尼、摩托罗拉等终端设备厂商以及百度、360、盛大等互联网企业均开始纷纷布局可穿戴产品。大量的创业公司也纷纷进入这一市场,并得到大量风险资本的支持。可穿戴产品一时间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在2014年美国国际 消费电子 展(CES)上,可穿戴设备成为展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将可穿戴设备的热度推向新的高潮。
虽然目前来看,可穿戴设备在实际销量上仍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窘境,但厂商却仍然趋之若鹜,背后原因可归纳为三点。
一是源自用户消费需求,消费者对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认知与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够支撑可穿戴设备的商业化普及。虽然很早就有可穿戴产品面世,但由于彼时受到移动网络连接性、处理器性能和材料工艺等方面的限制,可穿戴产品并不具备较好的功能性、便利性和美观性。此外消费者对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认知度低,创新跨度过大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在当时不可能取得较大的关注度。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处理器性能和材料工艺的瓶颈被不断突破,可穿戴计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消费者对移动互联网与移动设备的理解更加深入,这些都为可穿戴设备的爆发式发展提供了技术与市场基础。
二是源自行业发展需求,智能手机市场增速减缓,行业亟须新的业务增长点。PC、智能手机和可穿戴产品是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三个主要的入口,前面两个产品在先后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期后,增长开始显现疲态。苹果、三星等各大科技企业开始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相比之下,可穿戴产品刚刚投入市场,尽管产品还不够成熟,但其相对智能手机,能够更全面的对用户的时间碎片进行整理,并且能实现智能手机不能实现的功能,应用领域也更加多元化,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三是源自企业发展需求,可穿戴反映了未来科技的发展形态,企业为了不被新的技术革命淘汰而抢先布局。从长期趋势来看,可穿戴计算设备或将颠覆智能手机市场,类似于智能手机淘汰功能手机,平板冲击PC一样,可穿戴计算有望接过PC、智能手机的旗帜,引领下一波移动互联网浪潮。在每一个科技变革的浪潮中,都有传统科技巨头因为不能赶上时代的变化而日渐衰落。因此,为了不在下一波移动互联网变革中落于人后,众多厂商相继试水可穿戴产品,对产品形态及产品功能大胆尝试,以期在现有细分市场分得一杯羹的同时抢占未来发展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