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车云网
时间:2014-05-09
汽车的安全性能逐渐成为中国消费者购车的首要考虑。以前,不少人相信德系车更安全,认为“厚即安全”,随着消费意识的觉醒,德系、日系的安全也得到了更为理性的认知。
随后,五星碰撞成绩成为汽车安全性有说服力的依据。实际上,随着汽车工业全球化的加深,车型之间的被动安全系数已经在缩小、消失。以C-NCAP为例,在2013年测试的38款车型中达到五星安全标准的高达29款,即使在要求更加严苛的E-NCAP碰撞测试中,2013年测试的33款车型也有23款达到五星评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动安全配置成为了碰撞测试的加分项,也成了汽车企业新的竞争热点。
由个别搭载,到集成化下沉,成为了越来越多车企共拥的做法。
主动安全集成下沉
主动安全的下沉应该是东风日产今年做出的大动作之一。北京车展推出的天籁科技版算是例子之一。而同样面临安全需求加深的,还有新奇骏。新奇骏据说在上市半个月之内就接到了过万的订单,成功超越了老车型。这里抛开外观设计因素,新奇骏销量的,却不是东风日产内部预测的2.0L低配车型,而是2.5L豪华版和尊享版,即其高配车型。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主动安全配置。
实际上,新奇骏只有四款2.5L车型,但是其中三款都标配了“ITS预警式整体安全系统”,而售价低的一款为23.88万元。相比之下,包括RAV4、翼虎等同等价位车型都只在配车型上配置了类似的安全辅助功能,部分车型的售价接近30万元。对比之下,同样的价位,或者高一点点的价位增配主动安全配置,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大。这也是新奇骏能够以高配车型热销的主要原因。
在成本与实用中寻求平衡
将“ITS预警式整体安全系统”分解来看,其实是并线辅助、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的一个集成。
在实际使用中,“ITS预警式整体安全系统”主要是透过车身的四个摄像头,实时监测车辆四周3米范围内状况,当车速高于32km/h行驶时,新奇骏将会实时监测后方盲区的来车,通过A柱信号灯、3D行车信息显示系统和蜂鸣来警示驾驶者。70km/h以上行驶,车辆会检测路上车道线,如果发现车辆偏离车道行驶,也同样会通过声音和影像提醒;而移动物体/行人探测则是在10km/h以下前行、静止、倒车时,会对车辆周围的移动物体和行人进行监测,通过中控台显示屏、蜂鸣预警。
从中可以看出一点:目前能够下探的主动安全配置,还多集中于预警式技术,而涉及到车辆主动修正的技术,或许宥于成本原因,还不能“加量不加价”地进行集成与普及。
例如沃尔沃的Citysafe系统,虽然能够做到主动干预,并且各大厂商也有相类似的解决方案,但其高昂的成本很难在普通车型甚至低配车型上规模化。东风日产的做法,更像是为了达到普及效果,而做的一些成本妥协。即采用一种更低成本的预警式方案,率先实现集成与规模化,从而下探到各个车型。这也逐渐成为了一些车企及零部件供应商的共识。
除了东风日产以外,另一家车企也在预警式主动安全配置上进行发力——上海通用在2013年将五项前瞻性主动安全系统包括:全车速自适应巡航、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车道变更辅助以及泊车辅助功能,应用于别克新君越车型之上,为之命名IntelliSafe。这套系统和新奇骏提出的“ITS预警式整体安全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多出了自适应巡航,也同样是采用了集成化的思路。
实际上,当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到现在,单一的安全配置已经基本完善,更重要的是通过集成化手段来打通各项单一的安全功能,从而用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提供更高效的安全保护,而这或许也将成为汽车品牌短期内发力安全配置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