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
时间:2014-05-04
OFweek 电子工程 网讯:在过去的一周里,电子业发生了几件大事:在深圳扎根多年的华为被爆撤离深圳迁都东莞,同样在深圳的"中国电子街"华强北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危机,而小米近也动作频频,连发三款新品,但却仍然没有智能电视,让人不由质疑,小米电视是否难“开花”…
一、 撤离深圳迁都东莞 新华为王国即将诞生
华为公布的经审计的2013年年报显示,其销售收入达2390亿元人民币(约合395亿美元),同比增长8.5%,首次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的设备商。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预计,未来5年华为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约10%,到2018年华为将成长为一家700亿美元规模的公司。这相当于在收入上再造一个华为。
华为已然成为深圳的名片,多年品牌深入深圳人心中。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华为却选择迁都东莞松山湖。
2013年7月24日,华为子公司员工@傅晓独孤 曝光了几张华为松山湖基地的图片,欧洲小镇的建筑风格蕴含在低密的松山湖之中,美不胜收,而据他所言“里面还有轻轨电力小火车当做穿梭交通工具”,则不由让人想象一个新的华为王国的诞生。
很快,傅晓独孤的曝光松山湖总部基地的消息,也得到华为终端总裁余承东的认同,笑言“大家伙这么快就把消息放到网上”的同时,也解释了部分华为迁都东莞的原因。
“东莞松山湖离深圳较近,开车约50分钟,未来深圳中心北移则更近,周边环境很优美,房子便宜很多,员工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在这些美丽的照片中,在华为人轻松的互动中,作为关心深圳,关心华为的人,在高兴的同时,渐感不安:华为,终将要撤离深圳了吗?
虽然近几年频传华为在南京、廊坊等地拿地的消息,但是,真正让人感觉到华为有撤离深圳迹象的,无疑是东莞总部基地的建设。这不仅是因为东莞和深圳是连襟,更重要的是,松山湖总部基地的定位以及华为发展的需求。
可以看一下华为与东莞发展线索,从2005年的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到2012年的拿地并被要求2015年建成,以及当下2013年的内部曝光,华为和松山湖越走越近愈发甜蜜的过程,怎么说也值得让龙岗提起心思留意。
从这个时间线来看,华为对松山湖总部基地的倚重,越来越大,也因此网上对华为的松山湖总部的定位猜想也更倾向于他将不仅仅是一个终端总部基地,很可能将承担更多的职能。当然,华为对松山湖的倚重以及坂田现实的困境,也为我们留下一窥华为撤离端倪的空间。
华为撤离原因猜想:
a)任正非理想主义式的个人愿望?
据传,任正非一直希望华为拥有像苹果公司或谷歌公司那样的环境,绝佳的环境和舒畅的场景,一种低密度的城区。但很明显这样的要求在深圳,土地成本太高了。
由于“华为科技城片区”内基本是以旧改为性质的项目,暂不说区域格调和规划是否合任正非及华为的口味,就周边高楼林立,俯视华为的气势和糟糕的环境,也注定很难让他接受。
反观东莞,松山湖为华为总部提供容积率为0.5—0.8左右的低密属性,也难怪华为人自己都为此庆幸。
b)松山湖竭尽所能地 全力支持?
在2009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冷晓明就表示,东莞将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营、交通和后勤等方面全力支持华为公司在莞发展。
2012年,东莞市政府在松山湖核心区南部环湖路以北,划分出1900亩环湖生态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终端总部的建设。
不得不提的是,为了安置华为终端总部在松山湖的落子,松山湖为此还“腾出”了约606亩的生态保护用地。根据东府办复“2012”101号文,为统筹落实华为终端总部项目用地,对项目内生态绿线控制范围进行核减。经调整(核减)后,项目用地内约606亩生态保护用地调整为建设用地。
不仅如此,东莞也一直致力于将松山湖区域打造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聚集区,完全契合了华为的属性,这和龙岗一直对区域定位举棋不定形成明显的对比。
c)深圳尴尬困局力不从心?
松山湖和坂田(龙岗)就华为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许就是深圳城市瓶颈所在。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从刚开始的狂飙突进式发展,到现今则反映出深圳在土地、空间、资源、环境方面的瓶颈,这就是深圳的“四个难以为继”。而对于华为,需要的自然是土地问题。
其实在2011年的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我国部促进自主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自主创新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有所突破,《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开发项目用地,依法可以采取协议出让等方式取得。但对于华为而言,貌似只是一纸空文。
除过华为企业方面的土地需求,目前华为坂田总部基地人员大约有5万多人,对空间,资源和环境的要求也更高,深圳对华为,也有可能是力不足。但是不是心有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