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注册
  • |
  • 手机云汉
    扫码关注云汉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云汉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云汉小程序

    扫码关注云汉小程序

从小米手机看中国手机工业困局

来源:商业价值
时间:2013-12-17

分享至:
小米对于外观设计的理念,可以从中看到国产手机商学习摸索的态度,但对于工业外观设计的思考,还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来沉淀。  “硬件、软件、服务”是众所周知小米安家的铁人三项,在衡量一款智能手机是否受市场欢迎的标准时,简单概括就是干好两件事:如何做好一款惊爆了的手机以及如何卖出去。在如何卖出去上,小米对于营销的理解和执行走在了国内厂商的前沿。但在做手机上面,就没能跟上做营销的快速步履。  手机硬件的设计,除了参考各项性能的指标参数,重要、直观的就是它的外观工业设计。从小米1~3代的发布会视频来看,我发现没有一次超过1分钟的深度介绍小米对于外观设计的理念、为什么这样设计以及它在工业设计上有哪些突破点。  米1到米3的设计突破  在如今智能机群雄并起的年代,软硬件不再相差悬殊,差异化日渐趋小。用户的选择就取决于品牌和性价比。作为仅成立3年的手机商,从品牌知名度小米还不足以和Apple这家拥有30年历史的国际巨头相比,但作为同一领域的竞争对手又绕不开,作为行业的标杆都要自觉不自觉的拿它相比。除了发挥性价比,性能趋向同类化,非Apple机还能在哪些地方做文章?这是所有手机商所面临的思考,也是小米所要面对的。  不管是行业热捧的云服务还是优化操作体验,大家都在提倡鼓吹自己的设计观念。当这些观念执行在各自的手机设计上达到一致时,还能打什么差异化?当性能不分伯仲、软件体验雷同以及外观大同小异时,商家还能做什么?这就需要在工业设计上着重打造,而在目前中高端市面上,能把握住这个点的唯独Apple深入人心。  手机工业设计的高与低,终取决于材质的用料和工艺水准,材料选用的优劣影响着用户的手感,从而决定手机整体的工业质感。小米作为国内手机主流商的代表之一,前两代都采用了传统的塑料工艺做法,在米1中规中矩的外观基础上升级后,米2采用正反面黑白的颜色对比,来突出反面纯白的塑料抛光,以此来增强手心与手机之间接触的光滑感。经过抛光的塑料背面板,握在手里的感觉相比之前米1的磨砂背面就有所提升。  对于按钮的设计,金属的材质要远胜于塑料。手机的按钮通常是被接触的频繁的一个外围功能,虽然按钮只是作为手机结构的附属部分,但对于它的材料工艺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iPhone 4与iPad Air、iPad mini以后,全部采用金属的按钮设计就明显比之前的塑料按钮手感更强,因为手指与金属的长期摩擦比塑料更坚固,在金属的光滑表面上能让皮肤起到润滑的触感知觉。这就是为什么小米机身虽是塑料,则按钮采用金属材质的原因。  进入到米3后,小米没有延续在手机四周边角采用80度的圆角,而是以一副全新的工艺面孔出现,3年来次大换血的重新设计。边框四周的倒圆边角被用在了机身上下的两端,这就形成了边框成了半弧形而不再是正方体。这种设计的考虑在于手指与手面握感的舒适度,这是诺基亚Lumia系列的标准设计,小米在第3代采用与Lumia类似的圆形边框设计,说明其工业设计团队的原创思维遇到了挑战。彻底推翻之前的旧模式,全部重新从头设计,对于仅仅成立不到3年的手机商来说,变动的根基未免过大。这种处在摸索的方式,还需后面用几代的迭代积累,才会进入到终小米的风格体系里。

尺寸困局

除了看手机的工业用料水准外,尺寸的大小设计又是一个困扰业界的难题。如今,各路商家都在想尽办法把显示屏越做越大。对于手机屏幕终究定格在几英寸才算恰到好处,业界一直没有什么标准的明文规定,大多都按各自的标准做,从市面4.5~5.8英寸五花八门的尺寸应有尽有。这种乱象丛生的尺寸大战,常常令人不知所措,平板电脑与手机的界限被各种眼花缭乱的尺寸所模糊。

大多普通用户的单手大拇指握手机的姿势,所接触划过的屏幕大约在4英寸范围,超过这个范围以上,必须用另一只手来操作。所以4英寸的范围应该是设计屏幕合适的尺寸。但现在,除苹果外一些主流的手机商上都没固定遵循这个尺寸。反而有一致做大的共识,似乎才能显示出自己不落伍。

尺寸杂乱化的背后,可以看出商家缺乏对用户的认知体验,更是一种妥协的不自信。手机作为丰富的通信工具,一旦超出单手操作的范围,手机的本质意义就会逐渐丧失。以米3为代表的5英寸大屏手机商,在我看来就是违反了用户的单手体验。

设计风格趋同

自iPhone问世以来,Apple确立了手机风格的规格设计:一个Home主键,一个3.5英寸的主屏。如今所有的商家都在这种框架里设定机身的设计,这就造成市面所有的手机都是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可言。iPhone之前,你可以用到各种千奇百怪的机形,虽然这些物理按键耗费空间操作复杂,实体的按键无法跟今天的触控技术相比,但多元化的机型,可以看出商家对手机设计的思考。自从iPhone把触控普及到手机这几年,商家对于手机的整体工业思考,明显不如2007年“前智能机时代 ”来得大胆。可以看作,在这样既有的模式下,其实就是一种对设计思考的偷懒。

在没有新思路打破这种固有的风格设计时,那么以小米为代表的国内商家对于手机工艺的表现,可以从里面看出哪些端倪?

从小米前两代外壳组装结构看,可以明显看出正面主屏和背壳两层黑白坚固的对接的痕迹。这跟其他传统手机的工艺结构没有明显区别,而到了米3这种正反加盖的分界线就被隐蔽的包裹在占据机身主体的背壳主槽里,这种加工的意图就是让你感受不到泾渭分明的工业对接,同时可以降低的机身厚度,整体看上去显得浑然一体。这种工艺的做法同样在诺基亚的Lumia系列和Apple的iPhone 5S上看到,不同的是各自材质的选用不同,形成的对接表现反应也不相同。

这种一体化的高精度工艺,不会直接影响用户对于一款手机看法的好坏,但这种工艺的好处在于,无需使用两种模块的材质来完成手机主屏和背面的拼接,只需设定一种主体作为机身整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这样就可以使机身总体的厚度得到控制。当厚度得到控制、主屏与背面为一体时,手机整体的流畅度就会显现出来,如果再采用高性能的材质,如:金属铝合金一类,那么手机整体的质感将得到大幅提升。

透过米3的工艺,可以看到国产手机商学习摸索的态度。但对于工业外观设计的思考,还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来沉淀。


标签 电子工程师 Mouser代购 Mouser采购 电子研发 Digikey采购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