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3-12-17
在越来越火热的车联网市场,华为成为搅动行业的又一条大鳄。
12月4日,在2013 Telematics China高峰论坛开幕首日,华为在上海发布了全新车载通讯模块ME909T。作为一款车规级产品,ME909T不仅支持LTE/WCDMA/CDMA/GSM多种制式,还支持GPS、全球运营商准入协议、eCall(紧急呼叫)、FOTA(空中远程固件升级),可方便车载产品从3G产品到LTE产品的平滑过渡,降低因网络升级带来产品开发的复杂度。
狼来了?
这是华为次为车联网产品举办发布会,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业内人士对于华为进军车联网发出“狼来了”的惊呼,认为此举将扼杀中小企业的活路。
对于这种观点,华为终端有限公司MBB产品线副总裁刘晓滨通过车云回应道,车联网是由车厂、车主、网络运营商、技术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共同运营,很难一家独大,在车联网产业链上,华为只会聚焦于自己擅长的车联网ICT解决方案,不会越出这条边界,其他的都交给合作伙伴。
但是,刘晓滨又补充说,“目前车联网正面临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明确有效的商业模式、缺少行业标准等问题,特别是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ICT领域解决方案上,需要长期投入很大的资金、资源和精力,这一点中小企业很难做到。”
华为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我们其实不是革命者,而是给革命者提供炮弹的,也就是管道。”这根管道是指车联网“端管云”技术中的“管”,即承载通讯管道的车载通讯模块。
蓄谋已久
不过ME909T并非像外界解读的那样是华为进军车联网的开始。早在2009年,华为便开始了车载通信领域解决方案的研发,在“2011年天翼3G互联网手机交易会”上,华为推出了MC509车载模块。2013年2月25日至2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移动世界大会上,华为展出了前装车载移动热点DA6810和汽车在线诊断系统DA3100,以及符合汽车标准的3G、4G通信模块。
目前,华为的车载通信业务版块已形成了300人的规模,每年研发投入上亿元。但即使这样,在整个华为体系当中,也不过是微型团队。
华为车载模块规划
之前一直默默无闻,此次却一反常态高调发布ME909T,用华为车载领域解决方案销售总监张永林的话来说,就是要表达一个态度,华为涉足车联网不是玩票的,而是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不过,车规级的通讯模块要求极为严苛,且不乏国外巨头觊觎这块市场,华为能成为全球车联网领域一个重要玩家吗?
甘做“管道”
目前华为主要与包括哈曼在内的车载影音设备Tier1即一级供应商合作。与伟世通,Lesswire,Bosch,Delphi,continental等厂商的合作也在商谈当中。
这样的合作模式有一个好处,能迅速提升华为在汽车制造商端的认可度。依托传统车载影音制造业巨头和汽车制造商长久以来的合作,华为提供的产品实际上间接性地触摸到了汽车主机厂。例如,哈曼刚刚和奔驰签署了供货协议,所以华为的通讯模块自然搭载到了奔驰车型上,此外,DA6810模块已经进入了欧洲的丰田RAV4和cruiser等车型。
从国内的车联网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大多依然在后装市场徘徊,即使进入前装也基本集中在自主品牌。华为选择了另辟蹊径的差异化战略,通过优先攻占自身强项领域,成功通过哈曼的导入测试、适配进口豪华品牌车型,并伴随着哈曼业务的拓张,成为现代、奇瑞等品牌的间接供货商。这是目前华为甘做“管道”带来的直接成功。
不过在笔者看来,华为的愿景不止如此,做“管道”可能只是其成为车联网玩家的步。按照刘晓滨的话说:车载通讯模块是一个中间件,并不是完整的产品形态,所以华为必须也为后端客户、后端客户的客户提供支持。例如以前运营商是华为的客户,华为不会触及运营商的客户,但是现在,只有更强的整合能力才能使自己提供的模块被更多的需要。
这些话隐约透漏着华为心态,即业务触角必须要在原有基础上伸长,甚至直接接触主机厂。就好像几年前,谁想到华为会推出自己的手机整机,并意图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呢?
如何做好“管道”?
当下来看,华为将自己定位为“管道”,还因为其确实有做一根好“管道”的资本。并且在4G牌照已经发放,对管道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一个能够支撑车联网业务快速部署的稳定性基础架构平台,更是显得非常重要。在刘晓滨看来,华为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MBB产品线副总裁刘晓滨
其一:巨额的研发投入。从2012的情况来看,华为在研发投入高达300亿元,占销售额的比重13%。而在实现车联网规模发展的关键因素——LTE技术上,华为拥有2500多个工程师分布全球进行LTE技术的研发,其基本专利超过280件,LTE/SAE标准提案超6400多篇。
其二:车载模块的稳定性及兼容性。车载环境相比手机对模块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华为在这一块做了大量的测试工作。ME909T被验证可以满足移动环境的下网络需要、具有抗恶劣环境和不稳定供电能力,并且可以在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正常工作。举个例子,目前手机的可靠性测试实验多480小时,而车载方面甚至需要达到3000-4000小时。
其三:车载模块的可拓展性。华为认为未来车联网在“端管云”技术上将全面升级,端上的感应更灵敏,管上的网络更快捷,而云上的平台则更开放。未来,娱乐、路况、位置、安防、车况、保险等应用功能都集成在一块车载模块上。
目前车联网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很多,但大多鱼龙混杂,往往山寨化严重缺乏核心技术且没有形成良好的盈利模式,捞一笔是一笔。华为在这个时间节点进入,有着中小企业难以企及的优势。不过,华为的车载模块虽然在国内数一数二,但如何与Telit、大陆集团、德尔福、江森自控等跨国巨头竞争,也是此次发布会给我们留下的悬念。
小结:
据易观智库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规划将达2500万辆,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2022年,所有汽车都会纳入车联网。整车厂、TSP运营商、服务运营公司、网络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纷纷加入,试图在车联网版图上占山为王,华为此刻加入,赶对了时间,也选对了方式。
刘晓滨之前一直负责华为终端移动宽带产品线,也就是上网卡、modem等业务,1年收入大约20亿美金,虽然已经做到了行业,但他已深感天花板触手可及。对于新增的车载业务,他的目标是五年内实现40-50亿美金的规模,做到行业。
这个目标是否太过激进?采访结束时,刘晓滨反问道:“国外的Tier1哪个不是300-500亿美金?我们做的人家都是用“Others”来说,而且在这里面都没份额,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