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13-12-11
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表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这意味着实行了33年的严格控制生育的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开始向“放开二胎”过渡。一时间,在A股上的“二胎概念股”也开始出现,除了母婴、奶粉类公司,还有许多医药公司和提供医疗技术的企业,像戴维医疗、通策医疗等股票也在其中。
不论是二胎政策还是其他什么医疗话题,不能否认的是医疗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当我们看到技术在改变零售、金融、营销等行业的时候,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于跟人们身体切身相关的医疗行业,又得到了多大程度的改善?
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智能医疗基础的病人信息电子化,由于许多技术原因还没有完全实现,并且各个医院之间的信息接口没有打通,这让真正实现整个医疗体系的智能化距离还很远。
由于涉及许多人的健康、医疗制度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原因,医疗行业复杂而且保守。然而,许多智能医疗行业内人士仍持乐观的态度,认为智能医疗市场受到政策的引导性很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医疗必然成为一个大趋势,再多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技术改造传统医疗
传统医疗行业对技术的需求颇为迫切。医疗资源紧缺以及其价格持续上涨、医疗数据的繁琐复杂等关键问题,让医疗设备和信息化系统被看做是医疗系统中有效的资本投入。
举个例子,传统的护理中,一个护士负责不同病人的同一种疾病护理工作。而优质医护的标准,则是一个护士照顾少数人的全面护理工作,因为这种护理方式会对病人状况会更加了解,真正地以病人为中心进行看护。
台湾研华科技数字医疗事业处协理林金辉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对医疗行业的改造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数字化,即是将包括病历、病史以及在检测某种疾病的信息等许多信息进行数字化;第二个阶段是院内移动化,这个阶段比数字化要更进一层,带来的改变是原来的病人和护理者的在医院内部的空间不受限制;第三个阶段是远程化。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场景。”林金辉对记者说,当技术对医疗改造到了这个程度,就可以让病人在家里,医生在医院,实现病情超越空间的治疗。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概念,比院内移动化的概念更为广泛。
“病情可以在智能医疗中能够更及时地被解决掉,更及时地分析和判断。”林金辉对记者说,这三个层次是阶段性的发展,到后才真正形成一个智能医疗的概念。
林金辉表示,随着这三个阶段的演进,带给病患的自由度增加。“我们现在讲以病人为中心,是指病人的活动范围从窄到宽的过程,在什么地方都可以接收到照护,而不是只能来医院,只能待在病房里面。”
事实上,医疗智能化的三个阶段都与技术的发展有关,技术的可靠度让医疗机构足以信任。比如病历电子化,就是院内智能终端与网络的发展,而院内移动化则是靠Wifi技术的进步,远程医疗的话则是靠现在3G、4G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并且涉及半导体的制程,这些技术让设备能够在更低效率之下更好地工作,比如检测后的影像信息的迅速传输等;还有物联网的发展,让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畅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风投人士告诉记者,智能医疗理想化的整个产业的情况是:从业医生能够搜索、分析和引用大量科学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诊断,同时还可以使医生、医疗研究人员、药物供应商、保险公司等整个医疗生态圈的每一个群体受益。
智能医疗推广困境
据国光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医疗信息化行业规模约为120 亿元,软件部分40亿元;预计10年后,行业规模达到800亿元,软件部分超过300亿元。作为全球第四大产业,市场规模确实可观。
这种市场规模下,智能医疗产业链各种公司也在跃跃欲试。To B方面,比如有英特尔之类的公司在提供医疗行业云计算的架构平台和院内移动医疗的平板电脑芯片、研华科技之类的公司在提供数字手术台以及配套的智能导医系统、智能就诊与应用等解决方案;东软集团等公司提供医院信息化软件。而To C方面,则有类似于春雨掌上医生、好大夫等移动app提供服务;还有各种基于医疗数据监测的穿戴式设备。
国内为糖尿病患者提供管理的移动医疗创业公司健安华夏创始人杨枫,此前为微软大中华区软件首席架构顾问。他对记者说,医疗行业极其复杂,病情也十分多样,如果想在智能医疗产业中一个小环节做好的话,已经足够让一个公司深挖好几年了。
“虽然理论上上述的几个层次是阶段性发展,但是国内的医院等级以及区域发展程度的不同,有些医院已经走到了前沿的位置,但多数医院还很落后,总体整个行业的智能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上述风投人士对记者说。
“医疗是所有产业里面慢的,因为医疗保守,比如办公自动化做了很久,医院自动化才开始。”林金辉说。
林金辉认为,国内智能医疗的真正铺开,个要解决电子病历标准化的问题。病历的统一标准是目前难的。“现在国家的政策有在推动我们要走到云端上的智能医疗,但这不是一两个医院做了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整体医院都要有。”
林金辉坦言,除了电子病历标准化,还需要改变医院的流程、医生的行医习惯等方面。
“云计算、大数据的运用将是真正的智能医疗,云端有价值是把所有的数据收集以后,进行有效的分析,但是这部分一定是政府在主导,包括政策、医疗保险等方面。”林金辉告诉记者,其中涉及的个是隐私权的问题,可能在法律上卡住很久,美国有个HIPPA(医疗电子交换法案),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波折。
“医院是否愿意把资料放到云端去,医院之间愿不愿意互通病历,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推动。”林金辉说。
此外对于研华科技这家卖设备的企业来说,他们所面对的是每个医院的流程和科室软件不同,软件要内化成不同医院的各个科室,国内的医院软件都是外包,这让其推广智能医疗设备有很大的困难。
而杨枫则对记者说,病人的检测结果真正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在技术方面来说还很远,如果这一个层次没有做到,这个前提没有做到要实现数据分析并不现实。
从医院的角度看上述风投人士在考察了多家医院后的感想是,在进行医疗智能化的过程中,国内一般三甲医院相对愿意在各种设备上进行投资,而二甲二乙医院则是会首先考虑到进行投资之后是否能够得到迅速的变现。
上述风投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在想赚钱,六百床的医院可以收到一千人,这是个很实际的问题。“太多的利益在里面,但是有一天总会被解决的。比如卫生部已经定出一些疾病的临床路径要怎么走,患者大概要花多少钱,当赚钱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一切都透明化,智能医疗的春天才会到来。”
虽然实现智能医疗还有很多困难,但是诸多智能医疗行业的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认为,这个行业发展速度会很快,并且在国内,随着政策的推动,会实现跳跃性的发展。
林金辉的规划路径就是,从北上广先做起,其他地方没法做起来,并且从照护的轻重缓急来稳步前进。“从美国、台湾等相对发达的地区目前所实现的情况来看,智能医疗终究是一个无法逆转的大趋势。”上述风投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