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产品至今未能走出“续航能力不足”的藩篱,这让移动电源设备生意越来越红火。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充电宝。
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推出的《2013年中国移动电源使用现状及市场前景报告》显示,目前拥有移动电源的网民占比近六成,剩下四成网民中,也有近五成明确表示打算购买。可以说,移动电源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遗憾的是,充电宝除了销售火爆,也时不时会传出自燃、爆炸的新闻。为什么充电宝变成了“充电爆”?消费者又该如何避免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呢?
移动电源频生事,多是电芯惹的祸
11月4日,北京市民毛女士肩包内的白色充电宝突然自燃,明火将包内大部分物品烧焦。根据毛女士的描述,她走到公司门口附近时突然闻到一股焦臭味,之后发现移动电源上有明火。毛女士说,当时她并未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它就这么自己烧起来了。
据报道,今年6月2日,在一趟新疆乌鲁木齐至北京的航班上,安全人员发现客舱行李厢内有烟雾冒出,后经核查是一名旅客行李中的锂电池移动电源在冒烟;6月23日,北京地铁内一位女乘客随身携带的移动电源发生自燃;7月6日,江苏南京一位市民在商场购物时,包里的移动电源突然自燃,火苗蹿出1米多高,幸好没有人员伤亡;7月24日,湖北武汉一名网友的移动电源发生爆炸;7月29日,在一趟杭州至深圳的航班上,一名旅客因使用锂电池移动电源为手机充电导致移动电源爆裂,后经机组人员紧急处置,扑灭了明火……
为防止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中国民航局于今年9月13日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旅客携带锂电池乘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严禁将锂电池的移动电源放入托运行李中;要求旅客不得在飞机飞行过程中使用锂电池移动电源给电子设备充电;对于有启动开关的锂电池移动电源,在飞行过程中应确认其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移动电源为什么会发生自燃、爆炸等安全事故呢?深圳市海盈科技有限公司移动电源部负责人刘女士告诉记者,移动电源的主要部分是电芯。市场上的电芯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厂家为降低成本,会选择较便宜的电芯,价格只有五六块钱,容量在1000毫安时至3000毫安时左右,“一般市面上所售的移动电源,是由3到4个这种电芯并联或串联而成的”。这种电芯在过充、高温情况下容易发生正负极短路、电解液泄漏,产生内部气体膨胀、内压加大,以致发生自燃甚至爆炸现象。“一个1万毫安时的移动电源发生爆炸的危害性相当于一个小型炸弹。”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也表示,有的移动电源生产厂家过分追求低价,使用劣质电芯或二手电芯,有些产品甚至连保护板也不过关,这些正是导致移动电源燃烧和爆炸的原因。他介绍,移动电源的电芯大部分都使用的锂离子电芯,必须通过《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GB/T18287—2013)要求的性能测试才能使用,而许多厂家使用的劣质电芯是不符合相关要求的。
行业内鱼龙混杂 消费者真假难辨
记者在京东商城上搜索移动电源,相关品牌有227个。而在淘宝网上搜索“充电宝”,竟显示有52.32万件相关宝贝,其中,1万毫安时以上的宝贝占40%,还不乏售价仅几十元的15万毫安时的超大容量移动电源产品。
记者接下来又走访了几家手机配件专营店,销售者无一例外都宣称自家的移动电源是品牌货,质量有保证。
刘彦龙说,目前移动电源生产成本低、利润可观,一些山寨产品混杂其中。“发展速度快,准入门槛低,进入企业上千家,过分追求低价格,虚标容量等是目前移动电源行业的现状。”
据了解,移动电源行业尚无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产品技术含量也不高,因此除了原本生产电池的厂家,很多生产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公司也加入“掘金队伍”。“锂离子电芯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企业只需要找个外壳生产厂家合作,就可以有自己的产品了。”海盈科技的刘女士说。
数据显示,网民使用的移动电源容量以5001—10000毫安时为主,占比37.8%;其次为10000毫安时以上,占比超过30%;使用2000—5000毫安时的比例为27.4%。
那么,是不是容量越大越好呢?
刘女士告诉记者,在国外市场,一般2000—4000毫安时的移动电源有很大市场;而在国内,很多消费者更加偏爱上万毫安时的移动电源。实际上,盲目追求容量大,是不太理性的。首先容量越大,重量也更大,携带起来不方便;其次容量越大,充电时间越长,比如有的移动电源要充一天,时间长了,很容易被遗忘,产生过充的现象,从而带来安全隐患。
而对于那些动辄上万、甚至10万毫安时的移动电源,刘女士告诉记者,输出的电量并没有标注的那么多,比如一个标注1万毫安时的移动电源,实际上真正输出的电量只有8000毫安时,中间存在一个转换率的问题,一般转换率都在80%左右。这在业内并不是秘密。“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移动电源的实际容量也达不到标注的容量,有些厂家会虚标容量,欺骗消费者。而消费者没有专业的测试工具,很难辨别真假。”
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行业标准呼之欲出
目前移动电源产业还没有任何明确规范以及标准,国内的3C认证并没有针对移动电源作出强制性标准。刘女士说,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均有销售,目前所依据的标准是ROHS标准(欧盟立法制定的强制性标准: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FCC标准(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管理进口和使用无线电频率装置,包括电脑、传真机、电子装置、无线电接收和传输设备以及其他可能伤害人身安全的产品的标准)及CE(产品出口到欧盟海关要用到的一种安全认证)等。
今年8月,中国手机移动电源安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针对目前市场上充斥的安全指标不合格,可能导致使用者触电、灼伤等危险的手机移动电源,研究应对策略,敦促手机移动电源生产企业遵守职业道德,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
不久前的11月2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组织了十几家骨干移动电源企业和锂离子电池企业在深圳召开了一次工作组会议,讨论移动电源的标准范围,确定标准的名称和主要框架,并委托骨干企业起草标准内容,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移动电源行业性的标准。“希望快明年上半年出来。”刘彦龙表示,希望标准出台后,能促使企业规范生产,保证消费安全。(科技日报北京11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