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厂忙找新动能,加上重量级业者Google、苹果竞相投入,吸引大家一窝蜂研发,让穿戴式装置踢下平板,成为明年CES亮点。不过,厂商端出的产品是否真能让人发出「Wow」的惊叹声,还是像三星推出一个急就章的Galaxy Gear手表?值得业者三思。
IEK专案经理侯钧元指出,这波追逐潮流的过程中,业者很容易犯了一个熟悉的错误,就是把旧思维放进新产品,如大陆业者开发出一款穿戴式PC,要价高达人民币9,800元,有一个头戴式屏幕,随身携带蓝牙联机的鼠标与键盘,配合使用,试问谁愿意买?
另外,三星抢先在苹果推出智能手表,是一种以手机为主机、手表为配件的概念,但消费者为什么需要用超小屏幕的手表,打电话、收Email?这不是现有手机就能做到的事吗?因此市场果然没有太大回响。
重点来了,就是「不该把行动装置给穿戴化,而是应该把穿戴的东西变智能化」。
目前只有华硕强调,自家研发的穿戴产品会是独立运行,看似比较符合「把穿戴的东西变智能化」的研发概念。另外,宏碁也在研究
穿戴装置
,但强调如果不能端出具特色产品,就不会贸然抢快,否则市场只是多了一个阵亡的产品,这席话点出业者的难题,大家都想抢商机,但个个没把握。
侯钧元建议,台湾厂商研发穿戴装置时,可从增进人体机能的角度思考,包括五官、四肢跟感受,而关键在于软件跟人机接口,但却也是台湾业者弱的。因此台湾业者如何加强软件、UI设计,以及突破现有产品的框架?恐怕才有机会真正吃到穿戴商机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