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注册
  • |
  • 手机云汉
    扫码关注云汉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云汉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云汉小程序

    扫码关注云汉小程序

市场观察:美国眼中的中国IC产业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
时间:2012-05-15

分享至:

对于已经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持续快速成长的中国,无论是商业世界或是全球媒体,都不得不伏首称臣;不过中国也很容易被用以制造危言耸听,无论是其廉价劳工、仿冒DVD、共产.党、思想改造、官方主导五年计划……等等,对美国人来说都是深具文化与社会隔阂的遥远外国话题。

今日的中国已经是美国政府公债的海外买主,这虽是事实,但美国总统大选在即,这个议题很难不被政.治人物利用,引发美国民众认为中国若是来讨债、可能会使美国一蹶不振的恐惧心理,并将美国的高失业率归咎于中国。显然美国人对中国都有一种“精神分裂”式的看法,会依据目前舆论热门话题的走向,切换中国是“好”或“坏”的两个极端形象;但因为很多事情背后的复杂性,很多真相其实是未被揭露的。

在笔者与产业界人士的谈话过程中,总是会被他们丰富的见识与深刻的全球性观点所震慑;而如同EETimes读者们所看到的,在过去的一年半以来,有关中国的议题多次出现,以下是一些我们报导过的重点摘要:

1. 对中国是科技产品“制造商”的描述,虽然仍然没错,但已经快要过时了;中国已经快速转向成为技术的“设计者。”

2.据说中国目前有超过500家无晶圆厂设计业者,也许数字有点灌水,却是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排名前二十大的中国无晶圆厂设计业者,在IP核心、设计能力以及对先进制程的使用能力上,早已与美国硅谷的同业不相上下。

3. 自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风暴以来,北京政府已经取代美国的风险投资业者,成为世界金主;中国官方给予其国内无晶圆厂设计业者的庞大支持是空前的,包括各种资金补贴以及扶植政策。

4. 别再形容中国是个独裁国家,该国是由不同种族背景的人民所组成──就像过去的苏联;不过中国不同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

5.许多西方世界的半导体业者都已经进入中国深耕当地市场,包括建立设计据点;如同恩智浦半导体(NXP)CEO所言,该公司“实际上是一家中国公司”。

6.成功半导体厂商像是台湾芯片设计业者联发科(MediaTek),已经开始有效利用中国的大量软件工程师人才,以助力其手机芯片业务。而因为具备与中国在地理、语言与文化上的接近性,使得台湾在中国市场扮演要角。

7. 不过在中国设置设计团队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例如博通(Broadcom)与Trident在当地都有DTV SoC设计团队,但成绩似乎一直都不如联发科与晨星(MStar)。

8. 大多数中国厂商还是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焦点,但也有越来越多开始涉足全球市场;有位来自中国的业界朋友近说:“在中国,全球化并非一个趋势,而是本地厂商的业务策略。”

9. 中国目前无疑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但也别忽视中国各地方政府的力量;中国不同省份通常有自己的产业发展计划(以及偏好的技术类别)与专责机构。

10. 后,中国逐渐崛起的中产阶级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根据一项2011年的消费性电子使用情况与支出调查,与巴西、印度、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与美国相较,中国的消费者是3D电视、智能手机等式消费电子产品的积极买家。

以上有关中国的摘要是随机列出,并没有重要性的分别;而笔者今年的重点工作,就是去挖掘中国市场的现况,探询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本土与西方厂商在技术与业务发展上的看法,以及与中国当地的工程师社群面对面接触,了解他们对中国与全球市场的观点。而笔者也要在此宣布自己的新职务──EETimes首席国际特派员(Chief International Correspondent),未来会特别着重中国市场的一手报导。

随着科技产业重心移往中国,EETimes美国版也将积极跟着趋势前进;笔者不会马上就搬到中国,但会定期亲自前往该地到处看看,并与当地的产业界人士交流。对于曾经随着家人外派而移居东京、美国硅谷、巴黎与纽约等地的笔者来说,这样一个新任务正是我所梦寐以求、跃跃欲试的…如果你也是时常在中国、美国与欧洲等地来去的产业界朋友,欢迎一起交流心得!

美专家:别忽视中国的创新潜力

尽管不断强调“自主创新”,但中国观察家们仍然认为,“二代创新”(second generation innovation),才是中国真正的竞争优势所在。所谓的“二代创新”,意指结合既有技术和产品,以及中国本身强大的制造能力,进而开创出的产品和应用市场。

同一时间,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的国际事务教授Dan Breznitz也指出,“在中国,核心技术和新颖的产品创新,仍然是相当罕见且难以实现的。”

Breznitz和其他专家在稍早前的一场公听会上就中国努力成为“创新社会”的议题进行了讨论,专家们指出,有关中国“终将遭遇严重瓶颈”的看法是全然错误的。中国可能需要二十至三十年的时间来“克服创新障碍”,但这无碍于中国持续破坏美国经济。“中国已经来了,他们来到美国开设工厂…在美国,他们几乎无孔不入。”

一些分析师还预测,韩国经济终“将会碰壁”。“在我上一次造访韩国时,这个国家仍然很强盛,”Breznitz说。尽管中国政府在推动创新时遭遇了难以置信的挫折,但我们不应该将中国在迈向创新过程中所遭遇的失败视为自己的机会。因为中国的省级和市级主管机关“正在尽一切努力推动当地的创新系统,有些时候,地方政府的做法还会与中央相抵触,”他表示。

理解中国推动创新方法的根本之道,就在于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系统的“结构不确定性”,Breznitz说。在中国,“你永远也不会全盘了解一切,你能做的事,只有不停的创新,”他说。“这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况──中国企业绝不会想去开发或许能拥有十年生命周期的产品,因为他们甚至不了解他们正在制造的产品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因此,即使他们非常专长于制造,但他们能否长久经营一项产品,或是让这些产品成为发展稳定企业的基础,仍然有待观察。”

Breznitz同时也是新出版的《中国创新与经济成长》(Chinese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一书的共同作者。该书指出“分裂的生产体系”(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正是全球化的特色之一。“这是史上次,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服务都面临着所有经济体必须高度相互依赖的分裂情况,”他说。“我们所仰赖的贸易体系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让美国人更加富有而存在,现在,我们甚至无法仅生产供自己使用的产品或服务。”

Breznitz指出,中国的领导人都很了解,美国有许多新创太阳能面板业者,但截至目前,这些新创公司都不愿意在本土设厂投资,而中国则抓住了这个机会。这是很典型的市场失能情况。“尽管洁净技术一直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关键,但美国的金融体系对此却迟迟没有任何建树。”

更糟的是,Breznitz警告道,美国“正面临着史上的军费支出,但当地企业们却不愿意在美国本土投资制造业”。

 

标签 中国IC产业 无晶圆IC厂商 Mouser代购 小批量芯片 小批量芯片代购 ICKEY IC代购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