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顺利结束,将深海环境下的各项科研数据带回祖国。其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研制开发的穿戴式传感设备——微型动态心电仪和心电+脉搏+血氧三合一采集器,助力潜航员顺利完成深海条件下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任务。
由于“蛟龙”号舱内空间只有3.7立方米,在大深度、强压力、长时间的特殊环境下,空间利用的高效性决定了各项监测设备需要有精度高、工作持续稳定、功耗低和体积小的特点。
以往潜航员生理指标监测一直使用美国的设备,占用空间较大;这次航试中,改进后的中科院穿戴式传感设备在电池续航能力、工作稳定性和数据采集精确度等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科研人员还将就此次航次的健康数据作出详尽的分析,为后续我国的潜航员选拔和培训提供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先进院已将此技术带入到了寻常百姓家。2012年5月13日,先进院与深圳广电天威视讯公司合作,基于三网融合的“低成本家庭健康管理示范项目”在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北小区启动示范,正式进入深圳市普通家庭。
先进院研发的穿戴式传感设备可将采集到的健康数据通过机顶盒上传至云端,并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用户可以在电视上实时查看检测结果。另一方面,穿戴式设备也可以将健康数据实时显示在智能终端上。
据研发团队负责人李烨博士介绍,中国目前存在慢性病和亚健康人群健康管理难、医疗服务信息化程度低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困难。
为了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个人、家庭中的健康管理,团队针对医疗物联网领域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了低功耗心电采集芯片、手握式心电采集器、手持式3合1采集器、迷你24小时动态心电仪及便携式多参数生理信号采集器等相关设备,在传输路径及终端显示上,覆盖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云电视、机顶盒等。
研发团队利用云平台针对个人历史健康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提供健康状况及健康趋势预测等增值服务,让用户对自身健康状况有即时了解,现已形成从芯片级到穿戴式设备,移动终端应用到健康云平台的一套完整的家庭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该研究成果将推动大众化的泛在式医疗保健,有效地降低了医疗保健成本,使健康监护和健康保健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