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车上,突发心脏病的老人痛苦万分,身边的亲人却无法详述病史,急救人员将老人的“健康卡”插入医用手持设备,心跳、血压、既往病史、用药禁忌和就医记录立即显现在设备上,相应施救的同时,数据已被传到目的地医院即将收治该患者的医生随身电脑中。当生命垂危的老人抵达医院急救室,各项对症的医疗措施已经准备就绪,经过及时抢救,老人转危为安……
这一
英特尔
医疗解决方案宣传片中的情景,可能不久将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英特尔在全国各地的试点项目除了医疗行业的移动应用,还包括数字教育、智能交通、平安城市、环境监测等等。这意味着,在进入中国28年之后,芯片巨人已经准备好在这个全球的应用于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扮演新的角色。
超移动市场
据了解,目前,英特尔(中国)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数字医疗团队,正与国内数十家大型医疗机构试点,推广英特尔及合作伙伴基于软硬件平台提供的医用手持设备。
项目负责人黄庆春表示,“相比过去英特尔所熟悉的PC市场,这个领域的计算解决方案体积更小、速度更快、更加通用,而且数量更大。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市场。”他说。
这不是一次营销测试。两年前,英特尔官方网站曾做过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科室、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二合一超极本、笔记本以及传统台式机的使用完全不同。
而移动医疗之于医疗机构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医护人员能够在时间和现场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源,并通过移动技术将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等关键数据在院内、院外医疗、康复等各个方面将数据流通起来,形成一个高效、安全的闭环管理系统,终服务病人。
解决方案将近距离接触那些消费者,让他们意识到:更快的芯片将带来更加优异的性能,而英特尔的更快的芯片比竞争对手的好。而应用于医疗设备、汽车娱乐系统,以及其他非PC设备中的芯片,将帮助该公司创造出对新型电子设备和软件的庞大需求。
这正是英特尔重新定义的“超移动设备”细分市场——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具有外接键盘和PC功能的二合一平板设备,到超越传统移动电脑的其他设备。
但麻烦在于,如何让企业和消费者因为“Intel Inside”而选购PC那样,选购新的解决方案?
对此,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叙表示,英特尔内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省,“过去几年,在手机、平板市场显现的问题,很直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当我们天花乱坠地谈技术的时候,体验转换而成的终效果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
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直接结果是,很多技术被要求尽快转化成体验,而不仅仅是产品——在这个复杂的迁移过程中,英特尔需要重新集结一支更加纷繁复杂的合作团队,并统领这支“舰队”向更多陌生的行业和领域出发。
英特尔中国重新定义的战略方向包括“新城市、新产业、新体验”三大主题。目前至少有50个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包括硬件设计公司、软件开发商和个人开发者),与英特尔一起,进行从产品技术到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新业务冒险
在此之前,2013年秋季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上,英特尔公司新任 CEO 科 再 奇 (Brian Krzanich)次发表演讲,他畅想了一个所有设备和所有物体都具备计算能力的时代,他毫不掩饰对于英特尔将重新塑造并引领计算产业的未来的强烈渴求,宣称英特尔将“进一步切入更低功耗计算设备领域”。
他的计划雄心勃勃——“半导体技术将继续解决世界上紧迫的问题和振奋人心的机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驱动智慧的城市,关怀人们的健康。”当低功耗已经代替高性能成为趋势时,英特尔没有犹豫的余地,因为重要的市场正被别人占领。
要想延伸更多能力,则需跨越多个领域提供平台——英特尔做芯片,有人做图形模块,有人做安全模块,有人做通讯模块,凡此种种,英特尔需要提供并开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完整的硬件与软件解决方案。
重新定义的战略转型,对杨叙而言压力巨大。
“一旦确定要往体验方面去走,就要加很多功能进去,又不能走倒退路,这是目前我们的难处。”杨叙说,“PC时代是英特尔、OEM厂商定义的时代,没有其他人,用户获得的体验完全取决于厂商提供什么电脑。现在是英特尔要和很多人一起实现体验效果,英特尔要学着和他们打交道,这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是很陡的坡。”
与PC芯片不同,移动终端无法采用完全标准化的产品,需将更多应用模块进行组合。而解决方案是可以近距离接触消费者的载体,并让他们意识到:更快的芯片将带来更加优异的性能,而英特尔的更快的芯片比竞争对手的好。
由此不难猜想,从销售产品到赋予用户能力,从技术转换到体验,英特尔中国的新战略定位的转型终端在于产业链再造而不是生产。
杨叙表示,按照业务线划分进行的转型,在英特尔内部已经发生。以前90%的资源专注在传统业务上,现在关于手机、平板应用软件优化和应用的开发突破速度惊人。但不久之前,英特尔的“铁杆”客户联想在打造名为Vibe Z(研发代号为K910)的新机型时,宣布采用英特尔竞争对手高通的芯片。这意味着,英特尔仍未被改造成一个不可替代的移动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
一位国内合作伙伴厂商则表示,“过去,英特尔一直把精力放在PC制造商身上。”他认为,随着消费者开始转向使用更多的移动终端设备,“英特尔在产业链上不再拥有和过去同样的影响力”。
PC市场的颓势有目共睹,移动市场载浮载沉,新的行当尚待粉墨登场,一切还未水到渠成。英特尔和OEM显然不能走老路。
在这个被杨叙称为“比较困难和尴尬的时刻”,英特尔切换了宣传口号,从Intel Inside,改为“Look Inside”,“Look Inside”不仅仅定义了英特尔芯片的内涵,也显示了英特尔从产品战略转型中的态度——“身处困境的时候,自省和自我完善。”在中国,林丹成为新的广告代言人,后者在离开赛场很长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归,并夺得世界冠军。
这不是一次营销测试。事实上,英特尔的架构不适合面向终端消费者,多数消费者都认为嵌入在产品中的芯片并不需要由自己来“筛选”,合作伙伴需要把它们的应用整合在英特尔的芯片上,再针对不同应用领域把各种功能模块想实现的体验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与此同时,在以超摩尔定律的速度推出22纳米制程技术(指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元器件、组件到整机的制造过程。泛指芯片制造技术)的新产品之外,英特尔正与众多PC制造商一起经历PC行业持续不断的颓势。
市场调研机构IDC 预计,整个PC市场的下滑趋势至少会持续到2014年,然后在2015年实现小幅增长。很显然,PC市场再也不会达到2011年时创下的历史出货量水平。
英特尔不得不承认,人们重新热衷于使用个人电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便和OEM厂商们倾尽全力推动超极本的销售,也无济于事。
重塑行为范畴
尽管如此,仍有迹象显示,这家公司在为移动产品提供芯片方面进展不利的影响正在缩小。英特尔10月16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当季收入小幅增长0.2%,至134.8亿美元,运营利润为35.04亿美元,比上一季度增长29%。相比今年第二季度因个人电脑需求萎缩造成利润下降29%,业绩超出华尔街分析师预期。
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科再奇要求各部门高管对许多英特尔主要产品群进行重新定位,以便在未来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找到用武之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是终状态。”科再奇说,“下一波计算仍然在定义阶段。”并宣称,“英特尔计划覆盖所有市场。”
据英特尔资料显示,该公司正在试图提供一些能“带来革命性变化的解决方案”,包括医疗和城市管理,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点上,提供性能的计算力”。
英特尔计划从明年开始,采用其的14纳米制程技术,将英特尔凌动处理器以及基于下一代“Airmont”微架构的其它产品推向市场。不同细分产品的上市时间有所不同。
目前,这家公司仍在每年投资约120亿美元来对其工厂进行升级改造,使工厂能够采用更加先进的生产工艺。同时开发针对移动设备的凌动(Atom)芯片系列产品,并向可穿戴计算(包括互联网眼镜和手表)这类潜在的热门市场提供芯片(及服务)。
据了解,已有十多家终端设备厂商使用这款凌动E3800低功耗芯片,而另一款尺寸更小、功耗更低的芯片在今年9月发布,这款被称为“夸克”(Quark)的超小芯片系列产品可被用于可穿戴式设备、皮肤贴,甚至可被吞下收集医疗数据,预期2014年1季度出货。
考虑到中国市场可能是目前全球为数不多的几个增长市场、英特尔在中国的增长目标以及新的生态系统的建立,一些由客户参与的“双向研发”正在成为趋势,企业客户频繁地参与到芯片产品的研发中,而不再由英特尔来定义一些标准或者完全由英特尔主导。
以移动医疗市场为例,英特尔已与合作伙伴建立了完善的生态系统,为该行业提供适应不同场景需要的解决方案。
“很多英特尔未来做事的方式和资源配备都会有实质性的变化。”杨叙认为,未来的业绩增长“冒险可以达到45%以上”,他相信英特尔在中国乃至全球都不会再“按部就班,继续维持今天的做法,而是要从思维方式、产品的定义和研发的方方面面考虑问题”。
这个曾独步天下的巨人并不能每次都预测好市场趋势,也不能保证每次新技术推出都有恰当时机。但无论称呼英特尔是“迟暮的PC巨人”还是“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都无关紧要。它有属于自己的行为范畴,仍有机会塑造好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