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面板企业加大对高世代线的投资,LGD(LG Display)三星开始压缩在
中国
面板的投资计划。据《韩国时报》引述公司主管报导称,LGD与三星已经计划把在中国兴建先进液晶面板厂的投资金额砍掉一半。
据悉,LGD原计划投入40亿美元,在广州兴建一座月产能达12万片玻璃基板的LCD面板厂,预计在2014年下半年投产。据消息人士透露,LGD已计划将投资额调降至18亿美元,新厂产能亦下修至每个月6万片。
而三星亦计划将中国苏州厂的投资额,从原本的30亿美元调降至15~16亿美元。若照原先设计,三星苏州面板厂预计明年投产,每月产能应达到10万片玻璃基板,而现在产能目标已下调至4万片左右。
这是多家国外面板机构对下半年全球面板过剩预警报告后,LGD、三星的决定。“全球电视需求低迷,以及中国面板企业扩产,供过于求将在未来持续升高。”透露此消息的人士表示。
而面板价格已开始有下跌趋势。据国外面板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表示,截至7月底,40-42英寸液晶面板价格较两周前已下跌15%。
面板恐将过剩
从2000开始,国家开始重视大力投入和扶持面板产业,预计将上马多条高世代面板线,中国内地已经成为全球面板的重要市场之一,并且和
日韩
等区域市场形成鼎足之势。
目前我国在面板生产线上已经基本上与国际同步。当前4、5代线以下的生产线有8条,5到8代线建成投产有8条,正在建设和拟建的也是8条,共有24条。
中国内地面板企业从多年亏损开始进入小步快跑的阶段。今年上半年京东方、TCL旗下面板子公司华星光电的业绩报告显示,京东方实现持续盈利,营收达16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9.16%;净利润达8.6亿元,而去年则亏损7亿。华星光电上半年实现净利润8.9亿元。
京东方业绩主要得益于前期投资和运营的成都4.5代线、北京5代线、合肥6代线、北京8.5代线,已实现满产和良品率的提高,而新建线体合肥8.5代线、鄂尔多斯5.5代AM-OLED项目2013年底前投产。
而华星光电业绩主要得益对面板市场需求的把握,28、32英寸产品,其几乎把控了全球主流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两家8.5代线的量产,产能均在1000万片左右,将会对已经供大于求的格局产生挤压效应。而为了释放产能,与之紧密合作的整机企业可能会在部分尺寸上拿价格做文章。“LGD、三星缩减在华的面板业务,也与不愿意陷入价格战有关系。”
国内面板企业全球份额提升 LGD、三星仍占据全球半壁江山
国外市场调研机构Display Search昨日发布报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9.1英寸以上的大型液晶显示器面板全球出货量达3.4亿台,同比减少了5.2%。而LGD、三星分别排名前两位,出货量分别达8896万台、7038万台,市场份额分别占25.2%、20.7%,几乎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
排名依次是台湾群创光电6179万台,市场份额达18.2%;台湾友达光电分别为5443万台,占16%;中国内地京东方达2173万台,占6.4%,排名第五。
Display Search的数据报告显示,以面板出货量为准,韩国品牌以46.9%的市场份额夺冠,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13%,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分别为35.6%和 4.5%,同比各上升1个百分点。
投资大、折旧年限长、风险高是面板产业的特征。例如,一条高世代线面板投资则在300亿以上,而折旧往往在5-10年,如果没有持续的出货量保证面板产能的满产、良品率的提升,同时又缺乏对市场容量正确的判断,面板产业容易持续陷入亏损现状。因此,全球几大面板品牌几乎都依靠当地政府的投资和税收政策上的支持。
我国已长达10多年处于“缺屏”的现状,由于面板占据电子产品成本的70%-80%以上,因此,屏一直被日韩面板企业LG、三星所掌控,对屏的价格操控也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价格和国内企业的利润。
今年年初,发改委对6家液晶面板企业合谋操纵价格的价格垄断行为做出总额高达3.53亿元的处罚,包括韩国三星、LG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奇美、友达、中华映管、瀚宇彩晶。
虽然我国面板企业在市场份额提升、产品良品率上开始有所起色,但在核心的芯片和面板上,仍然有著明显的差距,无论是在产量、质量上,还一直都在扮演着苦苦追赶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