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对
手机多核
战争不屑一顾的
高通
又有新言论了。近日,该公司全球副总裁沈劲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手机厂商片面强调“核多就是好”的概念,错误引导消费者,导致行业严重同质化,比拼手机核数可能会让全行业陷入价格战。
“很多消费者从双核或者是单核换到四核后发现,没什么不一样,反而更耗电了。”沈劲说,片面地强调智能手机里面的某一个或者某两个 参数,对消费者而言用户体验并没有发生本质性变化。他解释说,核和核的质量不一样,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游戏。高通在中高端产品上是由自己设计的 CPU“Krait”微架构,在中低端使用的是ARM的CPU架构。所以核越多,性能越好,这是对消费者的错误导向。
无独有偶。
英特尔
中国区总裁杨叙也曾经在多个场合指出,“多核”只是概念炒作,智能手机实际上不需要多核。
记者注意到,从年初在美国举办的CES展到西班牙的MWC,多核终端仍旧是许多厂商爱提及的话题。随着搭载四核处理器的智能手机连连问世,意犹未尽的手机厂商们开始进行八核手机的探索之旅。
厂商之间的硬件竞争,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本身的硬件竞赛,将对移动互联网产生质与量的双重影响。在量方 面,八核智能手机出现后,将进一步拉低单核、双核甚至四核产品的价格,促进智能手机的普及与移动互联网规模的扩大。质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硬件的不断升 级,意味着手机可以运行更多应用程序,意味着更加流畅的操作体验。
在此背景下,关于“核数量实际意义”的讨论热情十分高涨。然而,这一尝试却受到业界的质疑。大可乐手机创始人丁秀洪就认为,很多国 产厂商都不同程度面临库存积压和亏损的巨大压力。在外界看来,在国产四核才刚刚启动之际,这些厂商表态跟进八核,更多是一种借势传播的公关噱头。
苹果去年发布的iPhone5搭载双核处理器,但在跨平台测试工具Geekbench上的表现与三星四核机相仿,并超过了英伟达的四核产品。此外,英特尔去年底加入搅局,联手摩托罗拉推出单核2GHz手机MT788,跑分结果超过了很多四核机型。此外,英特尔还公布了诸如网页浏览、打开视频的实际测试结果,以证明其2GHz单核处理器不输于四核处理器。据英特尔方面表示,将有更多的机型搭载其处理器,严重“干扰”多核市场。
另据了解,如果芯片架构技术没有重大突破,八核处理器在响应速度上,相比四核处理器没有实质性的提升,甚至在低负荷运行时反而更加 耗电。相关测试表明,四核处理器只在运行视频、地图、网页、文件压缩、游戏的时候才会把四个核全部激活,使用其他应用程序,则很少同时用到四个处理器。而 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手机核数的增多带来的明显麻烦是手机功耗加剧,更易发热,充电次数更多。
其实,据记者了解,普通用户并不关心自己的手机有几个“核”,更关注的是用户体验。另外,各大手机厂商硬件的升级并没有与软件的发 展同步,虽然手机硬件性能不断提高,但优质应用却鲜见,产品的设计和使用体验也没有随着硬件的提高而改善太多。长处越来越长,短处越来越短,智能手机市场 发展有点畸形。
有业界人士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其实手机处理器的多核技术含量并不高,手机芯片技术含量的是基带以及调制解调器。因此,有媒 体就以对此评论称,从根本上来讲,如此竞争怪象反映出手机厂商创新力的匮乏,在产品涉及与用户体验等其他方面“黔驴技穷”,只好盲目以硬件为噱头招揽用 户。然而,硬件升级毕竟有底限,而且也将产生更大的成本,终导致的结果只有两种:涨价,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如果产品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消费者显然 不会买账;继续低价,厂商利润被稀释。不管从哪个角度而言,看起来似乎是一场“双输”之争。另外,硬件逐步堆高,产品功耗过大,电池短板将越发突出。
而现在的多核热也已引起工信部的注意。本月初,工信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2年四核芯片在整体移动智能终端中的占比尚不足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