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第98次西湖学术论坛的议题是“3D打印产业技术”。“3D打印”,一个当下的热词,这个直白的名称给了科学家、产业界以及公众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省却纷繁复杂的制造流程,从工业界零部件到大自然的生命体,都能靠它“打”出来。3D打印真的是一个万能的“造物主”吗?它能给我们“打印”一个美好的未来吗?科学家需要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可实现的路径又是怎样?
浙大常务副校长吴朝晖说,这个主题很及时,3D打印技术是公认的新一代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他说,以论坛的形式,让研究机构、政府和企业共同对前沿科技的某一个发展领域进行交流和讨论,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可以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提出观点,明晰思路,知道别人在做什么,对大家都是非常有益的。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邱飞章认为,对于这门“热”技术,产业界、政府和科学家应保持冷静,三方合力充分分析,找准产业的定位和科技的突破点。论坛安排了7个会议报告,不论是材料、信息、生物还是工程领域的专家,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观点——3D打印的未来,需要科技,更需要理性与耐心。
3D打印的一个特征是,既能进行批量化标准生产,又能进行个性化、复杂化的精密制造。“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从前会优先考虑材料的性能,依靠3D打印技术的进步,设计师会从材料优先,转变到功能优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文武认为,3D打印改变了工业设计的原则,设计师的独立性大大增加,也让大众参加产品设计的“创客时代”得以成为现实。“即便如此,也不能对近期的经济效益过于乐观,”张文武说,3D打印是数字化、分布式、个性化制造核心技术的一部分,未来会与其它制造技术相辅相成。“美好前景的实现有一个漫长的过程,”3D打印技术的发展道路上,科学家和产业界还要充分考虑这项技术对于环境的友好,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建立新工程优化标准。
“CAD和图形技术将迎来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鲍虎军说,在此之前,制造业领域的数控机床有了广泛应用,也促进了CAD的快速发展。CAD的“职能”是帮助设计师提升产品创新设计空间,在3D打印的技术路径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领域的科学家需要解决很多关键问题。比如易用的网络三维设计与服务技术,复杂结构直接建模技术,便捷实时的三维扫描和曲面重建技术,异质材料实体建模与分析技术等。在这些方面,浙江大学的科研团队已有一些成熟的技术储备。
杭州先临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的副理事长单位。公司与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发了能提供各种尺度的“3D扫描仪”,能为大型汽车零部件、模具、铸件、文物、雕塑,精细工件、雕塑、文物“拍照”建模。这个公司还建有设备齐全的3D打印服务中心,可用金属、尼龙、树脂等材料的进行3D打印。总经理李涛在论坛上介绍了公司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思路。
“目前浙江省有200-300台3D打印机,类型覆盖了5种3D打印设备。”在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傅建中教授看来,3D打印向科学家提出了新的挑战,他将3D数据获取、高速高精运动控制、专属材料制品力学性能调控等7项技术列为科学家的关键“作业”。据介绍,浙大机械工程学系在高速高精机电装备研发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企业合作研发的高档数控机床、生产线等性能优越,这将为后续3D打印装备开发提供坚实的支撑。
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洪明辉、浙江大学材料系教授洪樟连和高分子系副教授毛峥伟分别在报告中对3D打印的应用前景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课题,以及各自正在进行的项目作了介绍。浙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团队将3D打印的方法应用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造”出了能模拟皮肤双层结构的胶原-壳聚糖/硅橡胶皮肤再生材料,引起了与会者浓厚的兴趣和关注。
来自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陶氏化学等企业的代表受邀请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