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
时间:2013-07-08
OFweek电子工程网讯,代工之王——这是坊间“献”给鸿海的称号。稍加玩味,似乎就能在这个称号里,看见充满荣耀的“王”者之冠,也看见写满曲折的“代工”之路;看见意气风发的前进步伐,也看见不忍卒睹的残忍血汗;看见天使熠熠生辉的翅膀,也看见魔鬼狰狞不详的面庞。有媒体称,这一称号一如鸿海董事长郭台铭给人的双重印象,道德上近乎洁癖,作风上永远霸道。亦有网友精确评价道:“既宽容又严苛,既温和又暴躁,既慷慨又节俭,既单纯又狡诈。”
深沉的策略家
不得不承认,鸿海的成功与郭台铭本身的远见密不可分。在上世纪80年代,重视知识产权的台湾企业家寥寥可数,郭台铭位列其一。这似乎并不符合人们的刻板印象:代工业远非高科技行业。事实上,2004年,鸿海以1180件专利,成为台湾专利数多的公司。正是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帮助郭台铭赢得了许多大额订单,也使鸿海成为诺基亚、摩托罗拉、惠普和苹果等大型IT企业的“模范供应商”。难怪有人说,郭台铭的客户和合伙人名单看上去就像一份科技界的名人录。此言不虚。这除了得归功于郭台铭重视技术创新这一“远见”外,也与郭永远霸道的“虎口夺食”竞争策略有关。
有着“IT产业布局深沉的策略家”之称的郭台铭曾经把与客户的合作分成三种境界,分别是维护客户、吸引客户与超越客户。从永远按时达到客户的所有要求,到努力推陈出新吸引新客户,再到超越自己的同时超越客户的期望值,显然,郭对鸿海的定位是第三种境界。对于重视精益其精、深谙品质之道的郭台铭而言,只有好的客户,才是值得超越的客户。而要寻找好的客户,就要比别人更敢下险棋,然后在持续不断的谈判、冲突、妥协的过程中化险为夷,由此开疆辟土。鸿海进入手机代工市场的表现,简直就是郭台铭对第三种境界的完美阐释。
新世纪之初,在互联网泡沫的冲击下,IT行业开始流行将边缘业务外包,以期专注于核心业务。鸿海以极快的决策速度看中了手机代工市场这一当时的蓝海。行动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鸿海在一年内便拿到了当时的手机企业诺基亚的订单,第二年拿下摩托罗拉的订单。太快的成长,让鸿海面临着如潮而来的质疑之声。正此之时,郭台铭果断地当了一回演员,在高盛科技论坛上从口袋里掏出富士康制造的摩托罗拉薄款手机,重重地在地上连摔3次,随后招呼在座好友思科中国总裁杜家滨给他拨电话。手机铃声响起,郭台铭微微一笑,俨然打了一场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