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IT
时间:2013-07-05
鼠标发明者道格·恩格尔巴特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二逝世,享年88岁。早在1963年,恩格尔巴特就制作了鼠标原型。在 1968年的一次演示中,他介绍了鼠标的功能,当时还开发了软件让鼠标管用。尽管如此,鼠标真正开始流行,却在遥远的30年之后。1984年,苹果推出首款成功的、配备鼠标的电脑,但是微软文本式DOS仍然统治电脑产业,直到1990代初微软才开发兼容鼠标的Winodws。1995年Windows 95推出,鼠标式计算才正式宣告胜利。
30年,未必太长了些。计算机专家 Bill Buxton却认为,计算机突破性发明从实验室原型走向商用普及,一般都要花30年时间。
比如,1969年ARPANET出现,但直到30年之后,美国消费者才开始广泛接受互联网。
根据Buxton的文件,多点触摸计算也遵循同样的规律。1984年,首个多点触摸显示屏诞生,直到23年之后,也就是2007年iPhone推出,多点触摸才流行。又过了几年,Android于2008年推出,iPad于2010年推出,此时触摸才成为移动产业的通行标准 。
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呢?在所有上述例子中,新技术都花了10年甚至更长时间走向成熟。恩格尔巴特的演示很鼓舞人心,但是鼠标式运算的潜力直到 1973年才渐渐清楚,当时施乐PARC实验室开发了 Alto,它是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驱。相似的,学术界开始时就很喜欢早期互联网,但直到蒂姆-伯纳斯 (Tim Berners-Lee)1991年发明万维网,普通消费者才可以接入互联网。
当某一计算概念在实验室确定,再体现在商品中可能要花10年时间。在1970年代时,施乐没有认识到 Alto的商用潜力。苹果在Lisa(1983年所推出电脑的前身)中综合了许多Alto创意,但是Lisa标价 9995美元(放在2013年相当于2.3万美元),结果产品失败。1984年Macintosh推出时,鼠标才真正见到了曙光。其它竞争对手跟上苹果又等了10年。
也许,“30年法则”可以帮我们预测一下未来,看看现有的大革新何时走向民众。
例如,2005年就出现了自驾汽车(有待商榷),过去8年,技术在实验室不断成熟。如果遵循同样的时间路线,商用自驾汽车将在2020年左右出现,2030年左右被广泛接受。
争鸣:
1.为什么花了30年才追上?没有什么神秘的。当所有电脑用户都使用文本式DOS时,鼠标只是键盘用户的一个障碍。当电脑向图形界面转移,鼠标被整合到转移计划中,使用键盘导航就比鼠标导航慢了。这有什么神秘的?当然,随着电脑硬件容量、速度的提升,文件容量增加才变得可能。例如,在早期ARM是按KB计算的,尽管如此,用它来处理文本仍然足够了。
2.文章有一点值得商榷。实际上自动驾驶汽车20年前就发明了。早在1980年代,德国Ernst Dickmanns就在实验。1990年代出现一些成功的项目,参与者有卡内基梅隆大学、Dickmanns+Daimler-Benz公司,还有FHWA团队。这点维基百科上可以查到。
3.很幸运,80年代晚期时我曾与恩格尔巴特见过几次面,当时他还在大学工作。他是一个相当谦逊的人。
维基百科上有一段话,很符合他给我留下的印象:“1951年时,恩格尔巴特就快要结婚了,当时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他没有职业目标。几个月后,他总结出几个要点:
一、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让世界更好。
二、要让世界变得更好,需要有组织的工作实现。
三、集合所有人的智力,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是关键。
四、如果你可以大大改进人们的行事方式,你就可以刺激地球每一分努力,以解决重要问题,越快越好。
五、电脑可以大大提高人的能力。”
像他这样的人是很重要的,他的离开让人怀念。
A:鼠标已是昨日,未来5年就会成为过去式,触摸屏、眼球追踪、脑波阅读将取而代之。
B:开玩笑吧?触摸屏?不会,除非你能解决手指粗大问题。眼球追踪?绝对不会,除非你希望在阅读时,鼠标到处乱跳。它会严重干扰人,更别说它根本还不能用。脑波阅读?它已经在使用了,它的名字叫“手臂”,它能很好的响应脑波命令,通过神经传导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