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注册
  • |
  • 手机云汉
    扫码关注云汉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云汉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云汉小程序

    扫码关注云汉小程序

智能穿戴式设备爆发在即 实用性尚欠缺

来源:深圳特区报
时间:2013-06-30

分享至:
   
  谷歌联合创始人之一布林(左)为著名时装设计师黛安娜·冯·弗斯滕伯格调整智能眼镜。 新华社发

  智能穿戴式设备即将迎来爆发期,成为中外巨头新的“竞技场”,深圳中小厂商也蓄势“掘金”。记者连日来采访发现,谷歌、微软、百度等中外巨头纷纷推出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穿戴式设备,医疗器械、运动装备厂商也加入战团,深圳中小厂商纷纷准备推出相关产品。瑞士信贷报告称,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未来2-3年有望迅速增至500亿美元,目前仅为30亿—50亿美元。

  中外巨头齐掀穿戴热

  穿戴式设备无疑是今夏火热的数码话题之一,谷歌眼镜的热潮还未退去,穿戴式设备的手表热、手环热也纷纷登场。果壳电子数天前发布智能手表GEAK Watch,采用与手机一样的安卓操作系统,选用1.5英寸屏幕,支持720P高清解码及多屏互动,还能WiFi上网,检测睡眠、心跳、体温和血压等人体生理特征。

  索尼今年4月推出一款智能手表后,又即将发布一款更先进的Smart Watch,通过200个原创app让手表的功能更丰富,这无疑让智能手表更具想象空间。

  苹果的iWatch、谷歌的Google Time两大智能手表未发布也引发较高关注热度,综合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上述两款产品都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前推出市场。据透露,苹果iWatch也将配备1.5英寸的LED显示屏,外观类似iPod nano。

  百度联合咕咚网推出“咕咚手环”,拥有活动监测、睡眠监测、活动提醒、智能闹钟四大功能,用户可以随时从云端获取数据。同时,三星、LG正在研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微软则展开专利布局,相关设备专利已经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上公布。

  艾瑞通信专家麦浩超指出,穿戴式设备是传统硬件、交互技术与云应用服务的结合体,预计今年夏天市场将迎来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布的高潮。

  跨界浮现新“竞技场”

  随着穿戴式设备市场被激活,中外厂商随即发现移动互联新“竞技场”,跨界成为其中的热门关键词。

  昨天,美国厂商Jawbone的智能手环在京东商城上显示缺货,这款手环能监测佩戴者的日常活动、睡眠情况和饮食习惯等数据,并结合手机给出长时间段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国内的缤刻普瑞公司计划于8月发布穿戴式智能项链“魔豆”,白天可以监测人们的运动类型和运动量,晚上则可以监测睡眠状态。

  健康成为穿戴式设备有别于智能手机的亮点。九安医疗生产可穿戴计步器,被投资者看好,今年5月份市值大涨124%,多次领跑A股市场医疗板块。

  谷歌日前展示一款与阿迪达斯合作的“会说话的鞋子”,耐克等运动装备巨头也纷纷透露涉足穿戴式设备市场。

  美国咨询机构HIS发布穿戴式科技白皮书预计,2016年可穿戴式设备可达到1.7亿台的出货量。

  国内一项调查显示,2675位受访者中有50.9%有兴趣尝试智能手表。其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有戴表的习惯(51%)。 而在1713名北美受访者中,约19%表示想要购买苹果的iWatch。

  咨询机构Endpoint研究报告指出,可穿戴设备将激发产业链长尾效应,未来5年中如果售出4000万台可穿戴设备,按照目前iPad、iPhone用户每月10美元消费额计算,开发者结合应用开发、广告收入、应用内支付等模式将使整体营收额突破8亿美元。

  深圳军团蓄势待发

  穿戴式设备被认为有可能是下一波移动互联浪潮的起点,素以创新研发见长且基础雄厚的深圳产业链也早有准备。深圳映趣科技将于本月底发布in watch智能手表。记者了解到,深圳数十家生产移动互联终端的厂商正在研究筹备穿戴式设备,电源、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配件已经出现在华强北市场上。

  深圳映趣科技CEO王小彬透露,不少中小手机厂商也对穿戴式设备的硬件解决方案有所准备,只要苹果、三星等大牌厂商进入市场后,中小厂商就会迅速跟进。

  科通芯城副总裁朱继志表示,可穿戴式设备在技术上难度并不大,加上云平台服务逐渐成熟,中小厂商主要担心的是市场何时真正热起来,过早进入会面临成本压力,当应用开发、配件生产开始升温后,市场就进入加速轨道了。

  记者 观察

  三大疑虑 亟待破题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凡

  虽然持续升温,但穿戴式设备还远远未到爆发期,目前亮相的产品有点“开胃菜”的意思,谷歌、苹果、三星等厂商尚未有大规模实质性的行动。面对热潮,冷静思考,穿戴式设备仍有三大疑虑亟待破题,方能进入“快车道”。

  噱头实用性欠缺

  穿戴式设备的新鲜创意夺人眼球,但技术含量仍然较低。市场现有的穿戴式设备主要功能只是实现一些跑步计算、导航、遥控拍照等服务,然而这些应用在智能手机等上也完全可以实现。可穿戴设备要成为市场的主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上市的穿戴式设备是打着智能穿戴擦边球的“小发明”,创新性与实用性远未达到公众期待,价格也不太亲民。

  担忧用户隐私易泄

  由于穿戴式设备自身携带传感器,用户的位置等信息面临泄露危险,个人隐私可能面临着化的暴露。

  由于传感器的信息传输作用,用户在哪里、在做什么都会清晰地显示,可穿戴设备时时刻刻有泄露私人隐私的忧患,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

  疑问商业模式待解

  尽管大热,但可穿戴设备的商业模式仍是雾里看花。由于产品比较孤立,缺少产业链关联。有调查显示,目前很少有用户会连续使用可穿戴设备超过半年。

  如果不将产业链的后续打通,这种模式很难让用户对可穿戴式设备保持长久的热情。可穿戴式设备的意义在于可以容纳来自各领域的不同业务内容。但是,中外企业目前能做到这一点的基本没有,能否破题,这一点关键。 (记者 吴凡)  

标签 LED显示屏 元器件搜索 芯片搜索 IC搜索 国外IC采购 国外IC搜索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