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3-06-27
■本报记者 原诗萌
提起芯片工厂,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如下画面:雪白的墙壁,干净的走廊,身着工作服的工人严肃而又紧张地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记者日前走访英特尔成都工厂时,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一幕:在通往生产车间走廊的两侧,贴满了员工参加社团活动的照片,照片中的人笑靥如花;墙上的风景画通过特殊设计,使得员工在走进和走出车间时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甚至连生产车间的入口也被员工装饰得五彩斑斓。
此外,这家芯片工厂还有室内篮球馆、健身房等设施,和五花八门的兴趣爱好社团。这里的员工除了工作努力,还乐于做公益,每年为社会贡献2.5万小时的志愿者服务。
英特尔成都工厂是全球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在这里,平均每秒钟产生9片芯片。当前英特尔正值转型期,成都工厂不仅承担了封装和测试的重任,其在管理方面的创新,也为英特尔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助力英特尔转型
近年来,英特尔正在进行一次至关重要的转型,希望从过去的pc、服务器的芯片提供商,转变为一家在手机、平板电脑等多个计算平台上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目前英特尔的转型已经初见成效。英特尔技术与制造事业部副总裁、英特尔产品(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卞成刚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手机芯片市场,两年前英特尔几乎没有市场份额,现在则占到了2%左右的市场份额。“今后这一市场份额会不断增加,因为我相信,我们的技术能够为手机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卞成刚说。
相比之下,英特尔芯片在平板电脑市场的份额增长得更快,卞成刚表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平板电脑制造商认识到英特尔芯片在图形处理和计算等方面的优势。
比如今年6月英特尔在台北国际电脑展商发布的第四代智能酷睿处理器,该处理器可提供超长的待机时间,和0.03秒的从待机状态到使用状态的切换时间,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也将为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
作为全球的芯片封装测试中心之一,英特尔成都工厂自然承担了这款产品生产的重任。卞成刚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此前成都工厂已经排出工程师和该处理器的设计团队进行衔接,新产品拿回来之后,还会进行各项准备,然后量产。
据卞成刚介绍,英特尔成都工厂还将在明年引进14纳米的封装技术,因此,将对现有的封装技术进行升级,以满足超薄、超轻、超小处理器的封装要求。
构建创新“软实力”
除了在封装和测试技术方面的努力,英特尔成都工厂还在管理创新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在英特尔成都工厂,有99%是中国员工,该工厂员工的平均年龄为28岁,90%以上都是新生代员工。
这些新生代员工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个性更为张扬、讨厌等级观念,并且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如何管理好新生代员工,是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
为此,英特尔成都工厂通过积极的探索,将中国的文化、新生代的特点,和英特尔的价值体系进行融合,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创新。
比如人文战略总监职位的设置,这在英特尔公司还未有过先例。“战略总监的职能,就是让员工开心。”卞成刚在谈到设置这一职位的初衷时说。
事实上,在前述的工厂人文环境的布置,以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中,人文战略总监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在,这一管理方面的创新反馈到了英特尔总部,并且在英特尔很多分支机构进行推广。
此外,英特尔成都工厂还建立了普通员工和高层的沟通机制——“卞哥信箱”,并作出了大胆承诺——只要有问、就必有答,无论是多么棘手和尖锐的问题,都不会回避。每个季度的员工大会,英特尔还会对问题的回复情况进行通报。
谈及“卞哥信箱”设立几年来的体会,卞成刚对记者说,一开始问题都是以发牢骚为主,经过几年的引导,很多问题都是员工之间互相解答、互相监督。“这个信箱成了一个平台,有些问题我都不用解答,答案就在另一个员工的评论里面。”而卞成刚处理问题的时间,也从以前每周三四个小时,减少到了现在每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创新是英特尔人的dna,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在新生代员工方面有一些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新的文化建设,用创新的模式管理新生代,激发他们的潜力。现在英特尔到了转型关键期,在这样关键的时候,需要我们用创新来支撑。”卞成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