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行业正面临“欧盟危机”。中国企业生产的光伏产品的6成出口欧盟(EU),而欧盟决定征收反倾销税,势必对中国光伏行业产生影响。针对贸易摩擦的影响和今后的发展战略,日经采访了去年已在出货量方面跃居世界首位的英利绿色能源的首席财务官(CFO)王亦逾。
记者:您如何看待欧盟征收反倾销税?
王亦逾:毫无疑问这是不公平的。欧洲企业的优势在于设备和原材料,而中国企业的强项则是大量生产,双方一直在相互合作的状态下生产光伏产品。世界光伏产业建立在国际分工之上。但是一部分企业却不顾行业整体利益,呼吁对中国企业征收反倾销税。
这些欧洲企业的从业人数多不过数千人。但是,如果包括原材料、设备和面板安装等业务,在整体上将有30万人的就业受到影响。如果(反倾销税导致)我们的产品销量下降,对欧洲原材料等的采购量也将随之减少。
英利绿色能源的首席财务官(CFO)王亦逾
记者:中国政府已向欧盟提出实施出口量配额限制。对此您怎么看?
王亦逾:行业团体听取了中国主要60~70家制造商的意见,而政府正在进行谈判。如果达成协议,我们将遵守。
关键是出口价格。欧盟觉得中国产品便宜。因此应该规定不要低于一定的水平。但如果抬高价格,也会失去销路。
记者:开拓欧盟以外市场的重要性将增加吧。
王亦逾:英利将推行全球化战略。今后将进驻所有的新兴市场。目前已经进入南非、北非、中东和墨西哥等市场。从世界需求来看,到目前为止欧洲占整体的6成,但今年将下降至4成。同时中国将增至20%(去年为15%),而美国将增至18%(去年为15%)。我们在各地区的比重也基本相同。
此外,我们也在努力开拓日本市场。去年销售量超过2万千瓦,而目前已经拥有每月1万千瓦的销售能力。我们的品质和品牌号召力也得到了日本丸红等伙伴企业的认可。
记者:今年,全球需求有望达到多大规模?
王亦逾:去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为3000万~3100万千瓦。今年即使保守估计也将达到3500万千瓦。甚至可能达到4000万千瓦。
记者:您如何看待产能过剩问题?
王亦逾:2011年全球产能为6000万千瓦,是需求的2倍。但是目前正在经历优胜劣汰,例如曾经的全球老大尚德电力事实上将陷入破产,去年的产能已经减少至5000万千瓦。今年将可能减少至4500万千瓦,从行业整体来看,开工率有望得到提高。
英利绿色能源通过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尖端工厂提高竞争力
记者:今后将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王亦逾:光伏电池板如今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不于大型光伏电站和屋顶。还应用于公共汽车站点的屋顶、变电所、通信基地和消防设备等。今后如何以适合的方式应用到各项领域是需要我们不断去提案的。
而关键是如何减少用户的投资负担。今后提供与购买住房和汽车一样的服务将成为必要。也就是说向用户提供贷款。就像是汽车公司建立金融子公司,然后提供汽车贷款一样。今后的模式应该是制造、销售再加上金融。虽然业务规模不大,但利润率将会得到提高。光伏产业的未来应该就在这里。
王亦逾:2006年进入英利绿色能源。作为首席战略官(CSO),负责英利的经营战略制订。自1996年起,在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PWC)负责监查业务。自5月起担任目前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