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
时间:2013-06-08
6月7日下午4点,Kindle在Amazon中国正式上市。但之前的下午两点,大智慧通讯社引述Kindle中国区负责人说法,“原定于今天下午4点在中国区发售的kindle因故推迟,具体时间将等总部通知”。而我获得的后续信息说,亚马逊中国官网和Kindle这两个部门在互相打架。但4点的时候,kindle还是准点上线了。
中国用户还是可以买到kindle了。网上一片追捧之声。中午12点,一个叫@kindle中国 的ID,发了条三个字的微博“kindle来了”,到下午五点已经有8000多次转发,2000多条评论,粉丝也一下涨到15000多。我所在的微信群里,也有朋友在探讨日本水货、美国水货和国行的差别。微信朋友圈里,此前信誓旦旦说脑子进水才会买Eink阅读器的朋友,“已经在亚马逊下单了,因为便宜”。更有朋友“马上冲到苏宁买一个”。
这证明了Kindle的品牌影响力,而之前引而不发的种种因素,倒成就了一次不错的“饥饿营销”案例。看上去,这是一个叫好就又叫座的产品,但我所接触到的所有业内人士,却都不是很看好Kinlde在中国的发展,至少不是媒体认为的那样,会冲击国内的数字阅读产业。说他们同行相轻,显然不至于,这些人和kindle有些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内容合作商。
就拿我自己来说。1、2代kindle都玩过,之后的每代产品都买了不止一个,并多次向人兜售。数年来,经我推荐而入kindle之门的人,不下百位。去年朋友采访我问现在读书的来源,我说有一半书是kindle读的。
早在去年10月初,8个月前,我就已经拿到了paperwhite。但是现在呢?paperwhite偶尔也会用用,却早已不是我出差时必带的设备了,甚至不记得上次用paperwhite是什么时候了。我的新欢是一个叫ipad mini的玩意儿。你说他分辨率低,没有retina显示效果好,也不如paperwhite的Eink舒服,这些我都承认,但在实际使用中,我还是自然而然逐渐舍弃了kindle。
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想说,kindle对数字阅读产业不会有实质性冲击。我可以从资深用户,行业观察者的角度来考察。
从用户角度来看:
便携性是位的。用户不太可能携带超过2个以上的移动设备。我现在就是iPhone+iPad mini,再带Kindle没必要也没时间。中国人没有大块的阅读时间,只能在碎片时间抽空看看书,谁能一天到晚带个kindle在身边呢。
阅读体验一般。除了Eink这块屏幕之外,kindle其实乏善可陈,6年来没有实质性创新。Paperwhite的背光显示是个亮点,但显示效果一般,用惯了苹果产品的人没法不挑剔。在软件部分,美国版的paperwhite早就支持中文字体了。但可选的字体,以及排版方式都已经落后于国内的竞争对手,勉强算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