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
时间:2013-06-05
一文纵览 电视盒子 在中国的前世今生。未来,它还会是个炮灰产品
近盒子很火,无论是做硬件的、做软件的还是做内容的都来掺和了。小米盒子、乐视盒子、PP盒子、小红、大眼睛、阿里盒子等等多不胜数,有媒体还把盒子划分为正规军、地方军和土八路,好不热闹。
互联网企业蜂拥进入盒子市场,要的无非就是客厅的入口。但是这个入口和他们之前的玩法是完全不一样的。电视机在中国是非常特殊的入口,这里有国家的媒体管制政策、地方IPTV的条块分割,处处是禁区和利益的相关方。进入这个市场,要认真研读181号文,了解7大牌照方的势力范围和各种有线电视运营商的脾气秉性。
先想清楚自己有什么,内容还是渠道?再想清楚要站哪一队,毕竟要想做大必须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做这些决定之前,了解下电视盒发展史的几个关键节点以及玩家们在不同时期的玩法,也许能有些帮助。笔者作为对这个圈子还算比较熟悉的人,想写写盒子的前世今生。盒子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割点分别是“网络化”和“智能化”。
史前时代——硬盘播放器
玩家:盒子早是以硬盘播放器的形式出现在2004年前后的市场上的。那时候,网上已经能下载各种高清影片了,但把电脑接到电视上又很麻烦,于是盒子就诞生了。2006年,汤姆逊把在国内生产的能解码高清片源的产品取名高清播放机,亿格瑞、爱国者海信等厂商纷纷开始效仿,由此产生了这个新的 消费电子 品门类。同期发布的产品还有苹果的AppleTV代。
Apple TV一代
配置:高清播放机特指能够连接电视,输出高清画面、杜比环绕音效的硬件设备。作为对VCD/DVD/蓝光播放器发起挑战的设备,这个时候的盒子都配置了大硬盘。从芯片方案上来说,基本上采用的都是Sigma design和REALTEK,片上系统非常简单,界面要么是个简单的文件浏览播放、要么模拟DVD的导航界面。
用户:从使用上来说,用户需要用PC下载影片到硬盘,再把硬盘接到盒子上播放。因为获取高清片源比较麻烦,还不如下班路上随手买张盘,所以这个阶段的盒子是个很小众的产品。用户基本上是高清发烧友,典型特征是家里都有投影仪或者大屏幕电视、功放音响,喜欢科技新玩意儿、动手能力强,经常上思路、htpc1、hdpfans这样的论坛讨论交流硬件及内容资源。
市场规模:这个阶段盒子的出货量估计每年在50到60万台的规模。根据芯片方案的不同,售价在千元左右。有些厂商宣称自己海外出口的量比内销的量大很多,所以实际数据也无法考证了。
因为片源获取和操作都比较麻烦,厂家把联网功能加入到了盒子中,于是,第二个时代开始了。